科技‧教育‧生活 ■ 中學電腦科老師 Miss Apple
由肺炎疫情爆發開始至今已經歷時一年,目前中小學需要停課到農曆新年。世界各地不同的研究人員,都開始總結他們於疫情期間的研究結果。本港學界亦開始有聲音表示,需要關注因疫情造成的教育不平等及轉用遙距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禁令人反思,現在因疫情停課,會否對社經地位較低之學童構成不公,老師們又是否能夠透過教育科技去改善問題呢?近日有研究指出,停課期間轉為遙距教學,不單有可能導致近視加深(Liang et al., 2020),還造成學生、家長精神負擔增加(Yumamura & Tsutsui, 2020)等問題。局方、學校及前線教師,又應該怎樣幫助學生呢?
首先,筆者認為局方作為政府部門理應以身作則,為所有有需要之學生,以直接安裝或提供緊急津貼方式,為學童住所提供穩定而快速的家居寬頻上網服務。目前的確有程序讓有需要學生獲得資助,購買可攜式無線網絡路由器(WiFi蛋)及流動數據卡(Sim卡),但如要令學生能夠有快速而穩定的互聯網連接,並非目前的安排可以做到。縱使現在有慈善機構與網絡供應商合作,提供一年免費的家居寬頻服務,但單靠慈善團體,不能滿足大量學生的長久需要。故此,局方應盡快制定有關政策,幫助弱勢學生更容易及順利透過網絡學習。
另外,一些組別較低的中學常常面對學生流失或因故退學等問題,疫情無疑令這些學校雪上加霜。網上教學需要有一個合適、寧靜的環境令學生投入學習,但有不少社經地位較低之家庭根本無法提供,這些學生往往因無法好好學習,繼而直接消失於網上課堂之中(Cucco et al., 2020)。這些學生其實是最需要進行面授課的一群,但現在局方的安排並不能有效而全面地協助,因為科技的確能夠令疫情中的教學繼續進行,但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疫情期間要維持有效學習,需要政策和老師配合。目前容許某一年級回校上課,縱使能解決部分問題,但隔天半日課始終會對教學質素有所影響,於現時未見疫情有好轉的情況下,老師必須努力地互相學習、分享教學心得,以求提升學校所有老師的遙距教學能力和教學質素,令學生得到最好的教育。
疫情對教學帶來重大挑戰,但亦帶來蛻變的機遇,教育界必須以創新的策略思維,迎接新常態下不斷改變的教學環境和發展需要。
筆者近來開始使用一個新測驗平台,名為:Typeform(www.typeform.com),雖然免費版本有限制項目,但用來製作小測,較使用Google Forms或Microsoft Forms容易,除了有自動計分等基本功能外,還有更多不同選項可以調整,如國家名稱選單及同時顯示答案與參考資料,令學生更容易掌握所學。如果老師對目前平台的問卷功能未盡如意,不妨一試。
Yamamura, E., & Tsutsui, Y. (2020). Impact of closing schools on mental health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Evidence using panel data from Japan.
Liang, Y., Leung, T. W., Lian, J., & Kee, C. S. Study at Home During COVID-19 Lockdown Is Associated with a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Myopia in Hong Kong Children. Available at SSRN 3675430.
Cucco, B., Gavosto, A., & Romano, B. (2020). How to Fight Against Drop Out and Demotivation in Crisis Context: Some Insights and Examples from Italy. In Radical Solutions for Education in a Crisis Context (pp. 23-36). Springer, Singap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