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師生建立良好的溝通習慣

$
0
0

教書人語 ■ 陳漢森

避免新型冠狀病毒擴散,學校長期停課,老師臨急要找尋、學習各種遙距教學的方式,令學生「停課不停學」。部份條件較好的學校,據說能夠做到全校跟足時間表網上教學,連體育和音樂堂也照上。但我相信這只是少數,大多數學校,都難以提供全面和有效的遙距教學,讓學生可以「在家學習」。
首先,能夠純熟運用資訊科技教學的教師不多,Google Hangouts Meet、Zoom軟件,YouTube、Facebook網上直播等,都可以讓學生接收到教師發放的教材,但要純熟操作,需要長期實踐。其次,學生遙距學習的設備差異很大,不少未能做到長時間上網,學生學習的心情更難掌握。

再者,師生關係好壞,和師生的溝通習慣,決定課堂教學成效,更決定遙距教學的成效。如果在課堂上,面對面的近距離教學都低效,便很難指望遙距教學可以有好的成效,即使師生都有充足的通訊硬件和軟件。能夠在停課期間保持與學生有良好溝通,並能夠順利完成網上教學的教師,平時在課堂上一定做得更好。

遙距教學是短期應急的措施,課堂教學才是長久的。應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是難以避免的趨勢,教師即使有「棟篤笑」本領,仍要善用資訊科技、多媒體教材,以提高教學成效;演示能力未能吸引學生的教師,更要借助多媒體,和不同的教學技巧。

師生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溝通的習慣。學生的提問、答問、表現,是對教師教學的回饋;教師對學生學習表現的積極點撥、回饋,是成效最高的「教學法」。如果在課堂上師生已經建立了良好的溝通習慣,在停課期間,借助新科技的協助,與學生作遠程教材,才會有良好的成效,而非徒具形式。

 


陳漢森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畢業,退休中學教師,中大優質學校改進計劃榮譽學校發展主任。曾長期擔任教協學術部理事,為現屆教協監事。在報章撰寫教育專欄多年,著作有《失控教室》、《課室管理》、《班級經營》、《有效教學》、《教好中文》等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