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平民教育家」司徒華 ── 憶先生的平民教育實踐

$
0
0

>> 司徒華先生逝世五周年追思特刊 主頁

司徒華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  潘天賜

司徒華先生離開我們,至今已五年。

司徒先生生前常向我們講及他當老師時的一些往事,當中最為他樂道的,是在升中試時代的早期,他任教六年級,全班四十多人,在他悉心教導下,全部獲派中一學位。以當今的宣傳手法來看,這是「合格率百分之百」了,大可以在學校門外張掛大幅橫額,以廣招徠。當然,司徒先生沒有這樣做。

雖然司徒先生在教導學生應付升中試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但他卻是百分之百反對升中試的。他給我們講這個故事,正是要說明他為什麼反對升中試。

升中試的設立,是因為中學教育並未普及,只有很小部分的小六學生能夠升讀官津補中學的受助中一學位。這是一個擇優取錄的淘汰性考試。當時司徒先生在葛師觀塘學校任校長,學生全來自學校附近的徙置區公屋,是社會的最基層,如果升中試考不上,出路只有成為童工一途。因此,司徒先生決心親自任教一班六年級的中文和數學兩科,以實踐找尋幫助學生的有效方法。

據司徒先生憶述,他的方法也不外是操練。他針對過去升中試的題型,自編補充教材,每日下午給學生補課(當時小學是半日制,他教的是上午班)。他很明白,學生每日上課五小時,課後還要補課兩小時,回家又要做家課,學習生活非常苦悶,因此,他還給學生安排文康活動,假日還帶學生去郊外旅行,以調劑生活,維持愉快的學習心情。司徒先生雖沒有明言,但同時任教該班英文科的老師,也配合着同樣的做法。就這樣,老師和學生一起捱足一年苦,換回了百分百升中的成果。

司徒先生更加明白,以他自己的實踐和付出,要求每位老師同樣如此做,是不可能,也不公道的。他並沒有把自己實踐的經驗定為全校執行的制度。反之,這經驗更加堅定了他反對升中試的認知和決心,就在一九七三年文憑教師減薪事件中,他率先提出以取消升中試作為文憑教師接受減薪的條件之一。當年教師監考升中試時,身上都貼着「升中試.壞制度」的標貼。

今日,我們面對TSA,壓力不比當年的升中試小,重溫司徒先生的往事,想必讓我們有所啟發吧。

為了延續司徒先生的教育精神,我們成立了「司徒華教育基金」,設立了「好學生.好老師」表揚計劃,獲得司徒先生家人和社會人士的支持,更得教協會員的捐助,至今已辦了四屆,第五屆的提名也正在展開。在第一至四屆,基金共表揚了好學生三十四人,好老師二十四人。獲得表揚的學生和老師,並不是天才橫溢、高不可攀的超人,而是日常學校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他們都是通過堅持和努力,克服各種困難,最後有所成就的事例。他們不必是,也多數不是完人,而是可以讓我們學習的普通人。希望通過他們的事例,可以激發更多的自強不息的好學生和好老師。

司徒先生常常談及他的學生。他從事教育四十多年,學生中不乏學者和達官貴人,但他常談及的,多數是普通的,在社會中從事一般工作的人。他重視的不是學生的成績,而是成為一個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稱司徒先生為「平民教育家」,相信他不會反對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