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通識科高階教學示例

$
0
0

教師園地■ 李嘉威

高中的通識科重「探究為本」及「議題探究取向」,惟一般教師們一直面對著三個問題:一、難以照顧學習差異;二、議題須與公開試趨勢貼緊;三、準備議題資料需時。筆者在此會分享如何從「問題導向學習」到「議題探究教學」,解決上述三個難題。

1. 先由「問題導向學習」出發
「問題」和「議題」最大的分別是前者不存在爭議性,學生較容易掌握和應用。以2013年練習卷卷二Q2b為例:「提出一些香港政府可採取的措施,以培養環保飲食習慣,並加以解釋。(10分)」。學生很容易便能學習和應用到相關概念和知識,例如採用經濟誘因,例如稅務優惠,以獲取商界支持環保飲食;透過教育 ∕大眾傳媒及學校推廣活動,改變社會人士在飲食方面的價值觀和習慣,例如減少使用即棄餐具和容器等。

2. 把「問題導向」轉為「議題導向」
接著老師可加入另一道歷屆試題,2016年卷二Q1b:「在全球化的經濟下,人們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抗拒用完即棄文化?論證你的看法。(12分)」在這階段中,題目亦由建議題變為立場題,學生亦可練習多一個題目種類。

3. 從「學習」轉為「教學」
文初提及的以「問題為本」的是「學習」,同學是應用相關的知識和概念,應用到培養環保飲食習慣的層面。在新題目的是「教學」,老師可引導學生思考,究竟之前提及的經濟誘因和教育政策,是否有效和適用對抗存在於各國的即棄文化。例如快速時裝的售價較低,即使各國政府積極推廣環保意識,全球人民亦可能因經濟原因難以抵抗即棄文化等。老師的角色是引導學生作多角度思考和觀察,從而發展「高階思維」。

利用公開試試題作授課教材,既可做到從「問題導向學習」到「議題探究教學」,又可貼近公開試模式,更能節省準備教材時間哩!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