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個人中心治療法

$
0
0

專業分享 ■ 林志霞

在教協擔任了十年駐診的心理輔導員,我每天都帶著一團愛心之火熱誠地工作,我的信念是:生命本身就是恩賜,因此要用我的恩賜貢獻家庭,身邊的人和社會。

在輔導過程中,會因應當事人的需要,運用不同的心理輔導理論和技巧,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包括:靜觀、個人中心治療法、馬斯洛需要層次論、認知行為治療法、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正向心理學、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事治療、現實治療法、焦點解決治療、生態系統理論和SEN遊戲治療等。

而每節的心理輔導,會應用多個輔導理論和技巧,個人中心治療法是我每節必用的。個人中心治療法 (Person-centred therapy)創立人是Carl Rogers卡爾·羅傑斯。這理論有三個主要輔導概念:

  1. Empathy 同理心
    同理心是代入別人的位置看問題,能夠設身處地,明白和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並作出「同理心回應」。同理心是一種易地而處的能力,通過對方說話的內容、聆聽者的觀察和想像,帶來彼此的共鳴和交流。
    輔導時透過專心的聆聽,便可以在過程中給予多次的同理心回應。例如:「我明白您現在的壓力很大,明白您現在感到孤單和無助。林姑娘很感激您,讓我做您的聆聽者,陪伴者,支持者和鼓勵者……」,讓當事人覺得有人明白他們,是很重要的。
  2. Congruence 真誠
    個人中心治療法的真誠是一種態度和素質。我要求自己每節必具備以下真誠的態度和素質:語調及態度溫柔、親和、慈愛、關懷、尊重、眼神接觸、用心聆聽、考慮對方的需要/感受/想法、體諒和不批判。真誠的態度和素質能夠和當事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亦可以獲得他們的信任。
  3.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無條件正向的接納和關懷
    每個人都需要被愛護、被尊重、被明白、被信任、被支持、被接納和被肯定。例如當我的當事人是兒童或青少年,無論他們存在多少問題,當我看見他們時,我好像看著珍貴的寶玉,未來的社會主人翁,他們的問題我會耐心,持續和努力處理。
    在做輔導工作之前,我在小學和中學共任教了17年,明白到教育工作者面對學校的兒童及青少年情緒及行為問題,需要很多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去處理,在多年的臨床經驗中,我選取了十一個可以在學校應用心理輔導理論,開辦「學校兒童及青少年實用心理輔導課程」,盼望能把累積的心得和經驗,與同工交流分享。新一期課程將於2019年1月開班,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心理輔導的技巧和分享經驗。

備註︰「學校兒童及青少年實用心理輔導課程」將於1月份開班,詳情留意本報第21頁,或瀏覽以下網址:https://bit.ly/2ztz5W3


【 作者簡介 】
教協醫務中心駐診心理輔導員,香港專業輔導協會認可輔導督導及認證輔導師,亞洲專業輔導協會(香港)註冊臨床督導及註冊心理輔導員,南澳大學輔導碩士。超過25年輔導及教育工作經驗。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