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福建人的重要宗教場所—香港鳳山寺(上)

$
0
0

鑪峰新語 ■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葉德平博士

上世紀五十年代,不少福建人因為不同原因攜老扶幼移居香港,而其中尤以閩南(一般指福建南部,包括漳州、泉州、廈門等以閩南語為主要語言的區域)人最多。由於閩南語與廣府語差異甚大,新抵港的閩南人不易融入香港社會,於是同鄉之間關係也因此越發密切。而諸多同鄉活動,尤以宗教活動最受這些新移民歡迎,因為這既滋潤了他們心靈,亦能帶來一些近似社會福利的實際功能。

作為第三代的閩南移民,筆者今天想帶大家認識一下,其中一座香港福建人的寺廟 ──香港鳳山寺。

香港鳳山寺

香港鳳山寺,位於香港新界屯門小坑村129號,鄰近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寶田。寺廟於2008年12月28日(農曆戊子年十二月初二日)破土動工,2009年01月18日(農曆戊子年十二月廿三日)初步完成建設。2009年10月02日(農曆已丑年八月十六日),從祖廟詩山鳳山寺迎來廣澤尊王、妙應仙妃、劍、印童子和福德正神金身。

香港鳳山寺共有三殿,為整座「單簷歇山式閩南傳統建築」。「單簷」,是指屋頂只有一層屋簷;「歇山」,又稱「廈兩頭」(唐代慣用的稱呼)、「九脊殿」(「九脊殿」,又俗稱「漢殿」、「曹殿」,故這可能從漢魏時期沿用下來的稱呼)屋頂共有十一條脊: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脊、兩條博脊。

廣澤尊王

香港鳳山寺主祠的神明為廣澤尊王,據南宋碑文王冑《郭山廟記》記:「其姓郭,幼名忠福」,是福建南安人。

廣澤尊王祖廟為福建省南安市詩山鳳山寺。詩山鳳山寺,又名郭山廟,於南宋紹興年間,獲敕封「威鎮廟」,而稍後廣澤尊王郭忠福也獲朝廷敕封「威鎮廣澤侯」。

清人戴鳳儀於《郭山廟志》中,指郭忠福的遠祖是唐朝汾陽王郭子儀,而郭氏其中一脈輾轉傳至泉州。自此,世代居住在泉州的南邑「十二都郭山」(今之詩山)之下,而「郭山」也因郭氏世居於此而得名。

郭忠福生於於後唐同光(923 – 926年)初年,二月二十二日。後晉天福年間(936 – 944年),郭忠福十六歲的時候,忽然牽牛登山。第二日,就在一棵古藤之上坐化了。尊王母親趕至,把他的左足拉了下來,所以今日尊王的塑像都是左足下垂。傳說,郭忠福死後多次顯聖,鄉里之人感其靈驗,於是在偽閩時期(933 – 945年)建築寺廟「郭山廟」祭祀。

根據戴鳳儀《郭山廟記》記錄,廣澤尊王曾獲歷代帝王四次封爵,而其廟──郭山廟也獲得南宋高宗賜額「威鎮廟」。這四次封爵,有三次在南宋朝,其餘一次在清朝。

因為篇幅所限,今日就說到這裡,下一期再集中從歷代文獻中,整理出廣澤尊王的故事!

香港鳳山寺祠奉廣澤尊王的大殿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