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18年10月28日
1.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公布2019/20年中小學教師職級將一次過全面學位化,教協歡迎政策方向。施政報告並預留5億元改善小學中層管理人手及理順小學校長和副校長的薪酬,顯示當局了解改善小學中層管理人手的必要性,但似乎有意延後執行。教協強調,在小學落實教師全面學位化,與增加中層管理人手,必須同步進行,否則將令小學管理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
問 題
2. 現時中小學的管理,大致上採取三層管理模式,最上一層為校長,中層為副校長及主任,還有基本職級的老師。中層管理人員在教學工作之餘,還要兼顧行政管理工作,通常包括兩大類:行政功能(如教務主任、訓導主任、學生活動主任)及學科管理(各科科主任)。中小學的中層管理需要接近,同時要兼顧行政功能和學科管理兩方面。
3. 但現時小學中層管理職位數量,與中學相距甚遠,遠不足以應付實際需要,導致小學的主任往往要一身兼數職。根據現時《資助則例》,中學按教師人數計算,每12名教師有5個晉升職位(包括主任和副校長);小學則按班數計算,每3班有一個晉升職位。例如,同為開辦24班的學校,中學就有18個中層管理職位,小學卻只有8個中層管理職位,少了10人之多。如按教師總數計算,中學的中層管理人員比例約為四成,小學的中層管理人員比例卻僅約兩成(詳細編制見表一)。
表一:2017/18學年開辦24班中、小學的基本教師編制比較
中學 | 小學 | |||
職級 | 職位 | 教師人數 | 教師人數 | 職位 |
校長 | Pr.1 一級中學校長 | 1 | 1 | HM I 一級小學校長 |
副校長 | PGM 首席學位教師 | 2 | 2 | SPSM 高級小學學位教師 |
中層主任 | SGM 高級學位教師 | 13 | 3 | PSM 小學學位教師 |
SAM 高級助理教席# | 1 | |||
AM 助理教席# | 2 | 3 | AM 助理教席# | |
小計 | 16 | 6 | 小計 | |
基本職級 | GM 學位教師 | 24.4 | 21 | APSM 助理小學學位教師 |
CM 文憑教師# | 3 | 10 | CM 文憑教師# | |
小計 | 27.4 | 31 | 小計 | |
總計 | 46.4 | 40 |
# 為非學位教席
註: 本表格未包含其他專職教學人員,如圖書館主任、加強輔導計劃老師、外籍英語教師等,也未包含合約教師。
4. 有見小學中層管理人手嚴重不足,現時不少校長將校內學位教師的基本職級,即助理小學學位教師(APSM),當作是「中層管理職位」,獲「升職」的教師需負責校內行政工作。這現象雖然不難理解,但並不合理,亦不健康,對基本職級的APSM不公平。
5. 不少學校擔心,當政府落實全面學位化,所有小學教師均轉為學位職系之後,已再無CM,作為基本職級的APSM也沒有理由擔當主任的管理職務。若政府最終在全面學位化時,不同步改善小學中層管理人手短缺問題,將會造成校內同職級的教師職責輕重不均,為學校行政增添極大的不必要混亂。
建 議
6. 我們建議:
- 全面學位化的同時,政府必須同步增加公營小學中層職位數量,重整小學中層人員的比例。
- 計算方法也應與中學看齊,將中層管理職位數目與整體教師數目掛鈎,而非如過往與班數掛鈎。
- 改變計算方法後,小學中層職位數量、比例應同時增加,讓校內負責中層管理工作的教師,均可得到合理的職級和待遇。下學年中層管理人員的編制可改善至佔教師人數35%,以24班小學為例,可由現時的8人增加至14人(包括2名副校長);長遠應貼近中學比例,改善至佔教師人數40%。
7. 此外,我們建議:
- 政府亦應同時檢討及改善小學及特殊學校的校長、副校長、主任職級的薪酬架構,疏理現時校長、副校長職級(SPSM 高級小學學位教師/HM II 二級小學校長/HM I 一級小學校長)薪酬架構重疊的情況,提高教師晉升意願,解決樽頸效應。
- 政府應理順各項轉職安排,特別是中學AM、SAM及小學AM等非學位中層職位在轉職時的安排,並盡快公佈。
- 政府亦應同時檢視現時轉制教師須在轉制至學位職系後任滿五年方可升職的規定。
8. 教師專業發展專責小組將向政府提交具體建議,教協亦會將上述意見遞交專責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