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教協45周年 堅持信念 原則不變 會長馮偉華致辭

$
0
0

特首林鄭月娥女士、各位局長、各位來賓、校長、老師、商戶、各界友好:

我謹代表教協會多謝大家蒞臨今日的酒會。由短片所見,大家都明白教協是從抗爭起家的。1971年,港英政府要推行六年免費教育,卻不肯為此增加額外資源,而引發一連串後續抗爭。文憑教師面臨減薪窘境,教協當時雖然尚未成立,不過教協籌委會已聯同其他教育團體開始組織抗爭,衍生出兩次成功罷課,結果令政府願意作出讓步,亦使教育界有穩定的發展。教協從抗爭成果中成長和發展,今日教協的會員人數已經突破十萬,我們有三個自置會址,為會員提供多元化服務,每年的營業額超過三億六千萬。

教協是工會、教育專業團體及民間團體

財政穩健令教協可以走獨立的路線,為香港公義發聲。 我們為此要多謝創會會長司徒華先生、第二任會長張文光先生,以及他們領導的理事會團隊,過往數十年的辛勞,為教協奠下良好根基。
教協有三重定位,一如剛才短片所提及,第一,我們作為一個工會,要盡力捍會員的權益;第二,教協是一個教育專業團體,不單止爭取改善教師待遇,我們同時認為教育應該要有良好質素,要有理想的教育環境,我們才可以發揮得更好。 長久以來,教協為香港改善教育質素,並為教育專業而努力;第三,我們亦是一個民間團體,立足民間,協力爭取民主,維護公義,改善民生。現時社會上,主流老師和大部份的市民仍然都認為我們需要民主化的政制,仍然需要平反六四,我們會堅持這些訴求。

堅持「是其非,非其非」

一個團體有三重角色,是相當複雜和困難的。作為一個工會,相對簡單,只要為會員權益發聲。但三重定位,令教協需要跟政府打交道和交流,需要有不同的互動。這些互動,包括抗爭、施壓、遊說和協商,運用不同的制度去尋求改善,所以當中是非常複雜的。面對現時瞬息萬變的社會政治環境 。與政府打交道時,要步步為營,小心估量,最重要是不可改變原則和信念。爭取時,我們會盡量與政府互動 ,尋找改善教育的方法。

自從林太上任,我們都堅持原則,「是其是,非其非」。林太上任後,明顯與前任的教育政策有很大分別,不再邊緣化教協,不再漠視前線老師的聲音, 這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林太的政綱和教育施政,亦吸納我們不少訴求,當中甚至是長期的訴求,例如,明顯改善班師比,明顯增加教育的經常性開支,提供常額的特教主任。這些做法,令老師有喘息的空間,令教育有改善的空間,值得歡迎。

期望政府實踐專業領航而非政治干預

不過當中亦有部分施政,我們會批評。譬如TSA,我們認為三不政策雖然已有頗多的改善,不過可惜留下尾巴,有需要進一步改進。另外歷史教科書審議中存在的爭議,甚或傳聞中通識科的課程改動,我們會都繼續以本會立場,向政府提出建議。無論如何,感謝林太出席今日教協的45周年會慶酒會,是次也是教協首次邀請行政長官,為我們擔任主禮嘉賓。藉著這個特別的場合,我們期盼特區政府在教育方面可以持續明顯地改進,例如包括改善班師比、落實幼師薪級表、提供優質的幼兒教育等等,跟進並兌現特首選舉時的承諾。凡此種種的清單,林太應該都十分清楚,於不同的場合中可能都有著各樣回應。教協謹此亦期望特區政府和林太,能夠與前線的教學人員攜手合作,做到專業領航,而非政治干預,令到香港教育可以持續良好地發展。最後我希望借此機會,多謝教協歷屆理監事、班組團隊、工作人員,如果缺乏他們的無私付出,教協的會務不可能如斯興旺。亦要感謝職員上下,為我們提供強大後盾,令會務可以好好落實。

祝願教協會務蒸蒸日上,繼續團結會員,為教育專業和未來打拼,多謝大家。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