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香港少數族裔學生的數學課

$
0
0

香港少數族裔學生的數學課【註1】

數衷情 ■ 潘瑩明

上一篇引用港大蕭文強教授的師生教學型態分類【註2】,當主動型學生遇上依書直說的解說型老師會露出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的苦表情。這個表情後得蕭教授指正為「乏味沉悶(boring)」。

在少數族裔的課堂,情況大異其趣。當主動型學生遇上依書直說解說型老師,少見乏味沉悶的表情,倒是多見他們樂觀、謙虛,而且喜歡互相幫忙,哄哄的一面。

一般依書直說的解說流程,就是從定義出發,引入公式,講例子,做堂課,對答案,定家課。主動型的華語學生,感到乏味沉悶之餘,可能已經不理會老師的講解,自行模倣課本例子,埋頭計算,務求做得更快,也能做到更深的題目,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或能明白數學的原義。例如學習百分比,這些學生能夠自行融會貫通分數、百分數和小數的關係和意義。而不局限於它們之間的變換計算法。
主動型的少數族裔學生,面對依書直說的解說型老師,仍會留心聽講,自己明白了,就會熱切地指點鄰近的同學。例如一個巴基斯坦女孩子,雖然個子矮小,自己也不是很快學得懂,但只要她懂了,就會像個姐姐一樣,清楚認真地用英語教坐在後面的巴基斯坦男孩。原來男孩是新來港,只稍懂英文,而女孩是在港出生的。他們的主動性,當然未達到主動探究數學課題的意義,但是他們帶著珍惜學習機會和照顧別人的心態,正是學校教育的初衷呢。


當他們討論做法時,在旁細聽他們的對話,或直接問他們對問題的看法和做法,都能夠講出一些老師和課本以外的獨特思考。例如一個菲律賓學生善於處理百分比的應用題,原來他在菲律賓有幫忙家人做小買賣,所以滿有實戰經驗。

其實老師依書直說,所依的書,已因應少數族裔學生的困難,有所刪減或按題型由淺至深而編排。只是難免把他們類比本地學生,一樣期望他們會背公式,肯多做練習以操熟過程步驟。結果,卻是事與願違。為甚麼會這樣呢?下一篇再談。
【註1】 筆者在2015 – 2017學年參與了一個由教育局撥款的「中學非華語學生數學的學與教支援計劃」。接觸的學生以巴基斯坦籍為多,佔64人,分佈在6所中學,為全數的45%。其他有菲律賓、尼泊爾、印度、印尼等族裔學生。計劃詳情見 NCS Math, Faculty of Education, HKU 網站。

【註2】 上一篇〈不被定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