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17年7月6日
具體方向
- 新任特首林鄭月娥女士昨日在立法會正式公布每年新增36億元教育經常性撥款的方案,這是教協會多年來與同工上下一心團結爭取的成果,而新政府上任即優先處理教育問題,而且新增撥款又屬經常性開支,反映新政府重視教育,並願意作出較長遠的承擔,是一個好的起點,教協會對這教育的施政方向表示歡迎。
- 這次增加教育撥款所提出的改善措施,是過去數月教育界努力凝聚的共識,並正尋求不同持份者以至不同黨派人士的支持。我們期望政府盡快完成撥款程序,並在立法會得到順利通過,以趕及今年9月新學年或以前可以落實各項改善措施,以解燃眉之急。教育局更應盡快通知學校相關安排,並協助學校籌備工作,避免失誤。
- 政府第一階段提出36億元的經常性撥款及7億元非經常性撥款,當然不足以解決教育眾多問題。我們觀察到新政府將教育、房屋土地和經濟發展列為三個施政重點,未來五年應持之以恆,50億元只是一個開始,政府應盡快展開第二階段的籌備工作,期望可在她首份《施政報告》公布其他重點的中長期改善措施,以至教育規劃的藍圖,以疏理教育界積累已久的問題。
重點關注
- 整體財政承擔:仍須持續努力
4.1 經常性撥款標誌著政府的長期承擔,相對於過去政府多以一筆過或短期撥款處理教育問題的做法,的確是一項重要的突破,值得肯定。
4.2 雖然林鄭月娥在上任之初立刻推出36億元撥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但我們必須指出,這項撥款並未能扭轉特區政府對教育吝嗇的基本格局。這項36億撥款,把公共教育經常開支佔政府整體比率由原來的2%,僅僅推高至22%,仍遠低於董建華時代的25%,也低於梁振英上任之初的約23%。
4.3 從另一角度看,這項撥款把教育總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GDP)之比率,由原來的4%輕微推高至3.5%,與高收入經濟體的平均4.8% (2015年度),相距亦極遠。
4.4 因此,由於開支仍然偏低,整體教育仍有多方面問題尚未解決,包括年輕合約教師問題仍無法解決、融合教育不到位、部分校舍設備嚴重落後等等。政府在增加教育資源方面,仍須持續努力。
- 幼師薪級表:應有落實時間表
5.1 林鄭月娥表示訂立幼師薪級表問題複雜,對免費幼兒教育有牽一髮動全身的影響,因此要詳細研究。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午更表示,只研究幼師薪級表的可行性。可是,幼師薪級表是特首在選舉時的重點政綱,也是幼教界最強烈的共識,政府必須信守承諾。業界理解制訂薪酬架構不能輕率,但正因涉及較複雜的問題,政府更應盡速展開工作,並提出明確的時間表,制訂合理可行的幼師薪級表。
5.2 就延長過渡期津貼及按公務員薪酬幅度調薪,我們認為這僅可視為薪級表落實前的過渡措施,不可能等同薪級表對幼師的專業認同和保障。但我們會繼續要求當局增加過渡期津貼的金額及同樣按公務員薪酬調整幅度,以足夠保留資深教師。
- 增加 0.1 編制常額教師:須確保貫徹政策的原意
6.1 對於林鄭月娥強調,「政府強烈期望學校會給現已在學校工作的合約教師和超額教師,填補這些新增的常額教席」,我們表示支持。事實上,我們爭取這項新增資源的精神,就是為教師提供穩定的工作和教學環境,以吸引年輕優秀並具教學熱誠的人才在教師專業團隊服務,讓教育有健康的傳承,藉此提升教育質素。
6.2 我們期望並會作出跟進,教育局應確保學校落實有關政策時能貫徹原意,不變形不走樣,可吸納校內合約教師或教學助理,以穩定教師團隊、改善年輕教師專業前景為目標,當中較迫切處理的是「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在新學年需償還的兩個配額。
6.3 今次透過改善班師比例,增加約2,300個常額學位教席,是實質的進展,但相對教育界共識增加0.3的訴求,仍只是一小步的開始,不足以提供足夠老師人手處理越來越繁重的教育工作,也不足以解決現有合約教師和教學助理的問題。我們期望政府繼續增加編制,處理積壓多年編制人手不足的弊端,特別在部分學校仍須在下學年繼續「還人」的情況下,在十月份的施政報告中把班師比例增加至0.2。
6.4 我們也促請政府關注只有六班的小學,目前其編制僅為1.4而非一般小學的1.5,對它們極不公平,政府應立刻提升這些小學的班師比,與其他學校相同。
- 資助自資專上院校:資助學生學費可取
7.1 林鄭月娥公布將資助在香港中學文憑試中取得3322成績的考生及合資格的副學位畢業生,就讀自資的學士學位課程,每人每年獲$30,000的資助,涉及人數多達3.9萬,惠及基層家庭及學生。本會歡迎措拖,可讓更多成績達標的學生接受學位教育,為香港未來發展的人才庫奠下基礎。
7.2 本會希望政府也考慮擴大這項資助的適用範圍,包括容許考得3322的同學以這筆資助修讀經認可的副學位課程,特別是實用性較強的高級文憑課程,同時應認真考慮包含八大的附屬院校所舉辦的自資課程;而在中國大陸以外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的同學,亦應該劃一獲得$5,000的免入息審查資助。
其他關注項目
- 林鄭月娥昨日並沒有交代小三TSA/BCA的問題,但日前她向傳媒表示將要求教育局重新審視TSA/BCA,再決定下年怎樣安排。這說法與她參選時政綱列明「在完成相關政策的全面檢視之前,擱置於小三推行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 / BCA)」的說法有出入。本會希望政府履行承諾並盡早作出明確宣布,並應解散現有已缺乏公信力的委員會,而改組後的新組織,嚴格檢討並認真進行廣泛的諮詢。
- 本會於今年3至4月期間就新增資源如何運用進行諮詢,同工提出的其他重要項目,我們將繼續跟進,要求新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加快處理:
- 幼稚園確立人手分別統籌課程發展及融合教育
- 進一步增加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的班師比例
- 落實中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
- 檢討資助學校校長及教師薪酬編制及架構等
- 增加小學一校一社工及輔導人手,中學小班教學
- 改善低於標準校舍,包括重置、重建及推行新一期的校舍改善工程
- 我們並關注新政府的教育施政,尤其是近年大學自主受威脅、中學課程檢討亦屢受政治干預,甚至繞過正常課程檢討程序強加《基本法》教學時數,較早前更有從幼兒階段開始做國民教育的爭議。新政府應維護教育專業及教學自主。我們認為,國民教育應該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必須貫徹公民教育的原則和精神,引領學生全面認識,啟發多角度思考。發展其獨立思考。我們應共同守護我們的下一代,不能有任何政治灌輸,或壓抑學生的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