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源
立法會自3月底開始,一直忙於審核來年的開支預算。當中,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的外訪數字再次成為焦點,原因不單是他的外訪次數異常頻密,還有他在同一年度的外訪次數及開支,被發現至少三次數目不一,開支遽減接近一半,令人頓生疑團。
近日,我滿腦子也塞滿了數字,除了就新政府提出新增50億元改善教育的優次諮詢業界及計算所需的開支外,更少不了每年審核各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來年開支預算的「重頭戲」。在教育局接近三百條回覆的浩瀚資料中,我發現了一些異常情況。根據教育局提供的數字,吳克儉的外訪次數一年比一年多,由2012年7月至13年3月外訪4次,逐年增加至2016至17年度的17次。連隨行官員的開支在內,每年涉及的外訪總開支,包括機票、海外膳宿津貼及相關雜項開支,由48萬多元至72萬多元不等,5年合共316.2萬元。相對吳克儉的上任局長孫明揚,2008-09至2011-12年度四年內的外訪次數合共只是17次,涉及總開支合共143萬元。
三個不同的版本
或許兩位局長的經驗、健康狀況、處事手法以至他們外訪涵蓋的年期不盡相同,兩者的外訪次數或開支難以直接比較。然而,吳克儉單在2012-13年度,在外訪次數及開支出現三次不同的版本,就難免令人生疑。翻查以往的開支預算紀錄,同樣是2012-13年度及同類的提問,如隨行人員數目、外訪次數、機票和食宿開支,教育局的回覆出現以下的變化:
當立法會審核2013-14年度預算開支時,教育局回覆局長及隨行官員於2012-13年度(7月至3月)外訪次數為4次,總開支為967,900元;審核2014-15年度開支預算時,2012-13年度外訪次數減至3次,唯開支增至1,108,300元;但在審核2015-16、2016-17及2017-18年度的開支預算時,2012-13年度的外訪次數又回復4次,總開支卻大幅降至565,090元。
削減吳克儉餘下任期薪酬及TSA開支
對於以上的數字差異,吳克儉在席上也無法自圓其說。他其後透過書面補充解釋,2014-15年度所提供2012-13及2013-14年度的開支數字「包括局長辦公室以外的官員及非政府人員的開支總額」。至於2012-13年度的外訪次數不一,以及開支總數出現多於兩次的不同版本,疑團始終未能解開。與此同時,教育局提供資訊的透明度也亟待改善。就著2017-18年度的預算開支,我向多個部門提出了超過150條提問,當中有不少公開的資料,例如空置校舍的地址、節省1%開支的內容等,教育局均未有交代,這種避而不答的情況在本屆政府特別嚴重。
除了監察教育部門的開支外,我亦已就立法會審議《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提出削減吳克儉餘下三個月的薪酬,以及教育局用於TSA(或BCA)的一年開支,涉及的撥款分別為89.5萬元及7,300萬元。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校長們就預算案,包括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及精神病患學生提供的資助,以及將冷氣納入標準教學設施等教育開支,提供了不少寶貴意見。我在收集教育局所有的補充回覆及整理校長們的意見後,將繼續透過不同的方法跟進,並會定期向各位報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