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2015年十大教育新聞選舉

$
0
0

教協正舉辦「2015年十大教育新聞選舉」,歡迎各位會員投票,選擇您心中認為最重要的十大新聞。得票最多的 10 宗新聞即成為「十大新聞」!

投票資格:教協會員及教協「師訓學生證」持有人。
投票日期:2015 年 12 月 9 日 至 2016 年 1 月 6 日(晚上 11 時 59 分)
獎品:首 15 名選中「十大新聞」的參加者,可獲得 $1,000 教協現金券(可於教協的超市、電器部及書店使用)。如無人或不足 15 人選中「十大新聞」,則以首 15 名選中最多者為準。

查詢:請電郵至edresearch@hkptu.org。或致電2780-7337 (教育研究部黃俊傑先生)

註:
(一)所有教協會員及教協「師訓學生證」持有人皆有資格於選舉中投票。惟教協理事會成員、教協監事會成員、教協職員及上述人士之直系家屬均不能獲獎。
(二)每人限投票一次,重覆投票亦只計算第一次投票之選項。
(三)投票結果將於2016年1月11日出版的第653期《教協報》公佈。得獎者將會於2016年2月1日或之前收到電郵通知。
(四)收集個人資料聲明:所有收集到的個人資料只供分析選舉結果、核實參加者投票資格及聯絡得獎者之用途,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轉交第三方。如您要修改或刪除已遞交的個人資料,請電郵至edresearch@hkptu.org提出。投票選項一經遞交則不能修改。
(五)如有任何爭議,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保留最終決定權。

候選新聞名單:

  1. 香港大學委任副校長風波,校務委員會最終拒絕任命陳文敏
    香港大學的物色委員會向校務委員會提名前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接任副校長(學術人事及資源)一職,但校務委員會經多次討論仍未作出決定,期間以「等埋首副」為理由而延遲任命。校委會最終於9月正式否決物色委員會的提名。期後有校委會會議錄音外泄。
  2. 香港大學畢業生議會舉行歷史上第一次特別會議,共有9,298人參與投票
    香港大學畢業生議會於9月1日召開會議,討論港大校友關注組動議的5項議案,包括要求校委會於30日內任命副校長、行政長官不應擔任校監等。當晚有3,402人出席,連同授權票則有9,298人參與投票。港大校友關注組的議案最終得到逾八成的得票而獲通過。
  3. 教資會同意香港教育學院正名為大學
    香港教育學院的師生爭取教院正名為大學多年,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終於在9月通過建議,支持教院正名。正名建議已呈交予教育局,現正等待行政會議通過並交由立法會通過修改法例。
  4.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及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出缺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前主席梁智鴻及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前主席鄭海泉分別於11月6日及10月23日落任,但政府並未作出新任命,使兩個席位出缺。
  5. 嶺南大學前協理副校長夏迪星被指抄襲論文,其後辭去在嶺南大學的職務
    傳媒揭發嶺南大學前協理副校長夏迪星的博士論文與瑞典隆德大學的一篇碩士畢業論文異常相似。不但目錄、研究方法、觀點等與該碩士論文一致,連部分行文亦有雷同。嶺南大學一度成立委員會調查事件,但夏迪星在傳媒報道事件後不久已辭去在嶺南大學的職務。
  6. 多個大專院校學生會推動修改法例,不要行政長官擔任校監及委任校董
    行政長官多次被指干預大專院校的運作,多個大專院校學生會推動修改法例,要求行政長官不再自動成為各資助院校的校監。香港科技大學及嶺南大學的學生分別向其院校的校董會主席示威,要求修改大學條例。
  7. 政府試行資助學生就讀指定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名額為940個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試驗計劃,資助學生就讀指定範疇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名額共940個,於2015/16學年開始。指定的課程包括護理學、土木工程、建築學等。
  8. 國力書院被指以虛假文件協助學生取得外國大學學位
    有傳媒「放蛇」假扮大學講師,向國力書院的職員指自己須要盡快取得博士學位。記者拍攝到的影片中,國力書院職員向記者表示可以發出入學信,證明記者早於一年前已經入學,讓記者可以於一年半內完成原本須要三年時間的博士課程。
  9. 新高中課程檢討,政府提出精簡校本評核及中文科加入範文等建議
    教育局公佈新高中課程中期檢討建議,提出七個選修科目不實施校本評核,包括中國歷史、歷史、經濟等;另外三個科目將進一步精簡校本評核,包括中國文學、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和資訊及通訊科技。另外中文科則重設12篇指定文言範文。
  10. 教育局檢討初中中史科課程,並提出「詳近略遠」的「短期方案」,其後在反對聲中擱置
    教育局於提出以「詳近略遠」的方向修改中史科課程,並推出「短期方案」,現代史課程由佔三分一提昇至一半,但多個調查反映大多數中史科老師反對這個建議,教育局其後於6月將該建議擱置。
  11. 政府提出修改通識科考評,部分議員要求取消通識必修
    政府提出通識科的文憑試試卷一增設一題選答題,並將考試時間延長至2小時30分鐘。意見普遍不獲通識科老師支持。考評局秘書長唐創時最終於6月宣佈將建議擱置。
  12. 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存廢爭議,過萬家長在網上組成群組反對小三TSA
    過萬名家長於社交媒體組成群組,要求教育局取消小三TSA。家長組指TSA不必要地增加學生的操練和功課量,令學生壓力超標及欠缺時間休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則堅持TSA的原意是不須要學生操練,拒絕取消小三TSA。教育局成立檢討委員會,預計2016年1月提交報告。
  13. 教育局出版《基本法》教材,內容引起爭議
    教育局於4月出版《活學趣論.基本說法 – 基本法視像教材套2015》。然而,教材套公佈之後,旋即在社會引起廣泛爭議,認為不少內容偏頗失實。例如教材避談四次人大釋法的爭議、重提「三權合作」的說法。
  14. 多間學校驗出食水含鉛量超標
    繼住宅驗出食水含鉛量超標後,8月開始亦陸續有學校驗出食水含鉛量超標。教育局曾提出學校不要自行驗水,引來批評。其後政務司司長宣佈為全港幼稚園及2005年或以後落成的中小學驗水,但政府拒絕資助幼稚園及2005年前落成的中小學加裝除鉛濾水器。
  15. 視藝科文憑試考生被指「抄襲自己」,師生關注考評準則
    今年視藝科文憑試考試,有學生被指抄襲自己的參考資料,須寫異常報告,引起很大爭議。考評局及後於來年文憑試考生手冊加入兩項使用參考資料的條文,被質疑諮詢不足、內容無所適從,不少師生促局方撤回新增條文。
  16. 碩士合約教師自殺身亡,社會關心合約教師的處境
    一名持有三個碩士學位的年輕合約教師於7月自殺身亡。社會關注到以合約制聘請教師會對教師體制造成極負面的影響,加大合約教師的壓力,令合約教師陷入困境。
  17. 中文科文憑試的聆聽錄音出現「疊聲」,2,470名考生獲得分數調整
    中學文憑試中文科的耹聽試卷中,由香港電台播放的聲帶夾雜其他雜聲。考評局及香港電台事後調查事件,指考試期間有13分鐘的聲帶出現「疊聲」,最後為2,470名考生調整分數。
  18. 梁振英提出資助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最少各一次到內地交流,並增加香港與內地中小學締結成姊妹學校
    梁振英提出要資助中、小學生到內地交流。政策一出,即引起各方關注,例如家長關心這樣的交流是否強制性、可否選擇到非內地的地方交流等。教育局確認不會強制學生參加交流團,但未有交代如何解決對學校及老師帶來沉重行政負擔的問題。
  19. 廣西社團總會被指上載學生的面試片段,校長指總會並未徵得學生或學校同意
    今年5月,網上有影片流傳,數個身穿校服的學生發表意見支持政改。其後有學校發出聲明,指影片為學生參加廣西社團總會的美國遊學團面試時所拍攝,事前並未徵得學生或學校同意可以公開。
  20. 教育局在政策文件中,稱「『普教中』是中國語文課程的遠程目標」,引起部分議員批評
    教育局在4月的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上提交文件,其中一部分指「『普教中』是中國語文課程的遠程目標」。一些立法會議員認為教育局突然改變政策,這個決定不尊重教育專業,對此表示強烈不滿。
  21. 基真小學女童墮樓慘劇,揭發部分學校的「報警指引」有重大錯誤
    基真小學女童墮樓慘劇後,有傳媒揭發部分學校的指引中,要求職員「不可以報警」或「報警前要先徵得上級同意」,引起社會嘩然。其後學校修改指引,如遇到危急情況便應該立即報警。
  22. 中學教學語言微調機制暫緩6年執行
    原定各中學須於2016年完成第一週期的教學語言檢討,未達標的學校須要調節英文班的數目或課時。但教育局於7月宣佈暫緩執行檢討,所有學校的英文班班數及課時維持現狀。
  23. 有學校刊登廣告招聘「0.1教席」,各界關注「點數教席」的問題
    有學校於6月刊登招聘廣告,招聘「0.1地理科學位教師」一名。招聘廣告引起社會關注,指「點數教席」的安排並不理想,導致教師的權益被剝削。
  24.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報告》出爐,全日制學生非全免,亦不訂立幼師強制性薪級表,引起爭議
    經過歷時兩年的研究,政府的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在5月發表報告。但報告建議以半日制幼稚園為資助基準,以致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學生的家長須要額外再補貼學費,並不是真正的免費教育。報告亦建議按幼師的薪酬中位數計算給予幼稚園的一筆過撥款,未有為幼師訂立薪級表,令幼師大失所望。
  25. 《五個小孩的校長》上映,引起各界關注幼稚園發展
    由真實故事改篇的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於3月上映,故事講述呂麗紅校長在一間本來要關閉的幼稚園中,照顧著她五個不同背景的學生之經歷。電影引起各界關注元岡幼稚園的去向,結果元岡幼稚園獲得捐助,可以擴建及增加學額。但呂校長仍然堅持只支取每月$4,500的薪金。
  26. 逾千家長教師《施政報告》前夕請願,促優質15年免費教育
    於《施政報告》發表前週日,逾千教師、家長及幼兒參與教協集會,反對幼教一筆過撥款,爭取長全日制全額資助及幼師薪級表。
  27. 2013年雙非截龍,北區幼園今年報名人數銳減,通宵長龍不再
    特首於2013年雙非截龍,該年出生嬰兒於今年報名入讀下學年的幼稚園。今年K1報名學童較前一年銳減37%,雖仍有少量雙非學童家長到北區報名,但再沒有出現通宵排隊人龍。部分北區幼稚園亦停止擴充。
  28. 社署4.2億推學前康復服務,料輪候冊上一半特殊需要兒童即時受惠
    社署透過獎券基金撥款4.2億元,推行為期兩年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為有特殊需要兒童提供訓練。政務司司長指此計劃的規模前所未有,可令5,800多名社署輪候冊上的學童,接近一半可即時接受服務。
  29. 教院幼兒教育學士,繼續成為八大院校競爭最激烈的學科
    香港教育學院的幼兒教育學士課程競爭十分激烈,平均118人爭奪一個學額,成為聯招中最大競烈的學科。
  30. 吳克儉被指因前往日本觀賞紅葉而缺席立法會有關TSA的公聽會;並自稱每月閱讀30本書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於11月29日召開公聽會,邀請各界就TSA的運作及存廢問題表達意見。但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稱因為「私人理由」未能出席,被議員及社會各界批評。其後有傳媒指吳克儉前往了日本觀賞紅葉。同期,吳克儉自稱「每月看30本書」,其後解釋30本書是包括雜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