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16年11月8日
總評
- 由教育局委任的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委員會),就學生自殺成因經過逾半年研究,昨日提交最終報告。就報告對學校及教育層面方面的建議,教協會形容是雷聲大雨點小,面對學生自殺的嚴峻局面,不斷建議加強溝通、要求學校加強現行措施,但實質新增資源卻極少,特別是教育界亟待改善的整體教師及輔導人手,以及教育和測考制度為學生帶來的壓力,報告均無具體建議,甚至用了相當篇幅否定教育制度與學生自殺的關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記者會上亦多番強調這說法。教協會對於委員會建議沒有觸及問題核心,感到極度失望和遺憾。
欠經常性的資源投入及實質的人手改善
- 教協會強調,當前學校和教師最欠缺的,不是培訓和識別高危學生的甄別工具,而是與學生建立關係的時間和空間。事實上,委員會建議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建立三層支援架構,教育局早於2000年已倡議學校設立,用以識別並支援自殺風險較高的學生。這些現有支援機制為何失效?這些重要原因在委員會報告中未有探討:
- 教育改革以來新增項目多,教師職務不斷膨脹,例如自評外評、TSA等。教師工作與教學直接相關的比例不斷被壓縮,教師已難與學生有較深度的接觸,遑論擔當「守門員」的角色。
- 中學一校一社工自2000學年推行以來,人手需求16年來未嘗檢討改善,有駐校社工指出:即使有需要的學生,每周也只能會面約一小時,反映政策已落後實際所需。
- 小學連一校一社工也沒有,輔導服務更是以價低者得的方式招標,難提供高質量和穩定的輔導人手,流失率高會令個案處理嚴重受阻。
- 委員會報告提及有委員建議改善班師比例、小學一校一社工,以至增加私家精神科醫生及兒科兒醫生以減少醫管局服務的輪候時間,這些主要針對學校三層支援架構服務不足的具體建議,在報告的正式建議部分都「被消失」。
制度檢討無具體建議
- 報告一再強調,「教育系統所造成學習壓力與學生自殺之間,並無明顯及直接的關連」,但在24段又提到,是次研究的38宗中小學自殺個案中,有9名學生(24%)曾表示「在學習上遇到相當大的壓力」。最後,報告提出教育局應就教育制度的相關範疇進行檢討,卻又沒有實質建議,內容模稜兩可。但參照社會福利署委任的檢討委員會,過去多年就學生自殺進行研究的數據,包括《檢討兒童死亡個案先導計劃檢討委員會報告》及《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學業問題與憂慮未來一直佔有相當比重(表1)。
表1:涉及學業問題及憂慮未來的學生自殺原因
自殺原因 2006 2006-07 2008-09 2010-2011 學業問題 35.7% 29.2% 42.3% 17.1% 憂慮未來 N/A N/A 7.7% 34.3%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網頁《檢討兒童死亡個案先導計劃檢討委員會報告》及《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
- 局長在記者會上表示,一直有檢討制度問題,例如「近年致力精簡和優化課程內容和考評制度」,可是所謂檢討與優化,例如小學全港性系統評估(TSA),教育局在未完成試驗已決定全面復考、中學精簡課程和考評亦見不力,師生補課壓力仍然嚴重,學生升學出路仍然狹窄。教育局長的回應,令人憂慮制度檢討最終會不了了之。
- 教協會重申,自殺個案成因儘管複雜,但兒童和青少年一般處於在學階段,學校是家庭以外最能保護他們的地方。本會於今年4月已聯同防止學生自殺聯席交意見書,在資源及人手方面,本會已就三層架構提出以下建議:
- 第一層支援
- 改善中小學班師比例,小學不少於1:1.8,初中及高中分別不少於1:2.0 及1:2.3,增加常額教師,穩定教師團隊;
- 檢視和減輕教師的非教學工作及無效勞動;
- 中學落實小班教學,加強處理學習差異;
- 為教師提供相關的職前及在職培訓及專業支援;
- 為收取特教生的學校提供常設特教統籌主任,減輕教師和社工的負擔。
- 第二層支援 –
- 檢視中學一校一社工的人手需求;
- 每所小學設立常額的社工和學生輔導人員各一名;
- 特殊學校因應下調班額,應相應調整社工編制,確保每所特殊學校均有駐校社工;
- 檢討轉介服務的可及性,確保獲識別的個案適時得到支援。
- 第三層支援 –
- 擴展「校本教育心理服務」,將教育心理學家的比例由1:7全面改善至1:4,長遠逐步落實「一校一教育心理學家」;
- 增加教育心理學家的大學培訓名額,以應付大量的需求;
- 加強醫院的精神科服務,以滿足青少年需要。
- 在教育制度方面,本會建議:
- 即時叫停小三TSA,如檢討後無法確保消取操練誘因,應全面取消小學TSA;
- 全面簡化或刪減中學的校本評核,做到真正納入課時之中,並檢討各科的課程範圍,檢討「其他學習經歷」等措施的施行,減低課餘活動「課程化」的傾向;
- 推動及支援職業高中的發展,為中學生提供主流課程以外的選擇;
- 增加資助的大學一年級及高年級銜接學額;資助經本地評審自資學位課程的學生,全面減輕學生的升學經濟壓力。
- 檢討教育制度過分側重學術及學業成績,讓青少年有充實而有意義的校園生活。
- 第一層支援
- 本會要求當局,立即成立更高層次的跨界別委員會,就人手資源提供具體改善,並就檢討教育制度制訂行動方案及時間表,在教育及學校層面,減低學生自殺風險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