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16年7月1日
1 背景
1.1 政府將於2017學年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並於今年《施政報告》公布撥款模式、薪酬安排等要點,當中較受爭議的政策包括:以三年半日制服務為資助基礎,首年資助額為$32,900,全日及長全日制獲額外30%及60%資助;以中位薪酬計算的整筆撥款,每年將按通脹率調整增幅,資深教師多的幼稚園可申請額外津貼,過渡期為兩年;建議改善師生比例至1:11(不包括校長)。1.2 目前政府雖未正式公布細節,但從公布的資助水平和模式,與業界的期望已出現嚴重落差,由於日後大部分幼稚園將不可收取學費,可是政府每年只按通脹調整資助,為幼教界帶來不少隱憂。由於幼稚園營運多元化,新政策對不同類型的學校有不同影響。為了解學校實況,探討免費幼教政策出現的問題,教協會於6月17日至28日期間,向全港參與學券計劃的幼稚園發出問卷,共獲103位幼稚園校長回覆。
1.3 回覆的學校以同時開辦半日及全日制的幼稚園最多(40.8%),其次是長全日制(37%),半日制及全日制分別佔19%及4%。受訪校長逾六成來自收生200人或以下規模較小的學校。
2 調查結果
第一部分:學校營運狀況
2.1 七成半幼稚園:資助不足以維持基本營運
調查發現,政府訂定免費幼稚園教育的首年資助額(半日$32,900、全日期$42,770、長全日$52,640)及日後按年以CCPI(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作調整幅度,逾七成半幼稚園認為不足夠或非常不足夠日後基本營運的需要,另一成仍未確定。認為資助不足的長全日制幼稚園高達92%,是各個類別中最高,而這些幼稚園不少是照顧基層雙職家庭的。這數字反映政府的資助水平嚴重偏低,而且每年只按通脹調整加幅,會令情況更加惡化。
2.2 六成半幼稚園師生比例 沒有改善甚至出現倒退
現時幼稚園法定師生比例為1:15,教育局公布免費幼教政策,表示配合勞福局為幼稚園弱能兒童推行到校康復服務試驗計劃,因而將師生比改善至1:11。可是,本調查所得,根據政府提供的資助額,六成半幼稚園將不能改善師生比例,當中有一成幼稚園的師生比例甚至出現倒退,而要倒退的學校,其師生比例全部較現建議1:11為佳。
表示不能改善師生比的幼稚園當中,有33%是現有師生比已達1:11,另有42.3%幼稚園的師生比例雖未達1:11,但仍無法改善,當中逾兩成半只能維持現有的1:15。
2.3 逾三成幼稚園的學費 將維持不變或更高
政府以半日制為資助基礎,表明全日及長全日制家長需承擔部分費用,而半日制幼稚園,則除校舍租金外不能收取學費。而本次受訪校長當中,七成表示將來仍有需要收學費,當中有32%學校預計金額與現時相若甚至更多,這與政府資助水平不足有直接關係,有負家長和幼教界對免費幼兒教育的期望。
受訪校長意見摘錄(與學校營運相關):
- 新政策下,優秀的學校變成資源不足。過去優秀的學校是獲得獎勵的,今天反而有被「罰」的惡感。
- 不明白為何「長全日」只比半日制多0.6倍之資助。服務時間根本比半日制多不只1倍,但計算模式亦很不明所以!職員很「氣餒」!
- 11位(學生)$32,900的資助額只勉強等於15人的學費收入,如何能減少(師生)比例而又可足夠支出呢?請精算師計清楚才出建議吧。
- 短期內是增多了資助,長遠沒有改變,所以沒有提升幼教質素。
第二部分:教師薪酬架構
2.4 逾九成校長:以通脹率調整資助 將導致幼師流失
政府打算以通脹率作為日後調整薪酬資助的準則,有91%校長表示,這做法會導致幼師因失去前景而流失,其中有六成表示非常有可能。幼兒在這成長階段特別需要安全感,而校內幼師流失率高,對幼兒、學校和幼教專業發展都帶來傷害。
幼師工作量大,而全日及長全日制學校的工時更長,因此教師流失率偏高,一直都困擾這兩類學校。本調查發現,全日及長全日制幼稚園有高達97%校長認同,僅以通脹率調薪,沒有增薪點的教師薪酬機制將導致教師流失,情況不容輕視。
2.5 五成學校被迫要將中位薪酬變作頂薪點
有36.2%受訪學校表示,有一半或以上的教師已達中位薪酬(2.5萬元),其中三所更達百分百。政府以中位薪酬計算資助,對這些學校影響尤其重大,因學校相關資源可拉上補下的空間已極為有限。隨著教師年資日增,資深教師很大機會要凍薪或減薪,年輕教師除了起薪點保障外,亦難再有提升的空間。
五成受訪校長表示,因應不理想的中位薪酬資助,學校將來有可能或非常有可能要將中位薪金訂作教師薪酬上限,另有兩成多的校長表示現階段未能確定。相信在整體市場帶動下,教師不論年資與學歷,要獲得中位薪酬或以上恐怕非常困難。
2.6 八成半校長:兩年不足夠處理資深教師過渡
政府提供教師的薪酬幅度為1.8萬至3.4萬元,但只提供中位薪酬資助,一些運作多年有不少資深教師的「高齡幼稚園」,會無法應付薪酬開支。教育局為此提供額外津貼,但過渡期只有兩年。調查有達85%校長表示,兩年不足夠學校處理過渡,當中五成更表示非常不足夠;表示足夠的僅有8間(7.8%),當中6間是校內所有教師均未達中位薪酬,因而暫未需要處理教師過渡問題。
2.7 八成校長不認同:薪酬幅度有助幼師提升薪酬
對於政府只為不同職級的幼師,提供薪酬幅度而不是設立薪級表制度的做法,有81.3%校長認為,這不能達到鼓勵幼稚園為幼師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的目的。而表示可以的學校有一成。可見,政府雖多番強調,薪酬幅度可給予學校彈性,但校長普遍對這制度評價不高,認為薪級表制度才能為教師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吸納入才。
受訪校長意見摘錄(與教師薪酬有關):
- 本園現時仍有足夠學生能給予老師理想薪酬,但如果學生人數一旦下跌,老師年資繼續累積,校方便未必能支付理想薪酬,甚至要裁減老師,老師會因沒有明確前景,影響團隊士氣。
- 若不設立幼師薪級表將影響學校運作,導致校方與教師關係緊張,破壞團隊精神。
- 年資高的經驗老師根本沒有保障。政府未有確實了解業界現況,今年有學校已開始裁減高薪老師。
- 政府已多年沒注重幼師薪酬,幼師的資歷已全提升,可惜薪酬卻依然處於低位,令幼師流失最高,影響全學質素。
3 免費幼教資助的六大致命傷
3.1 資助水平偏低,無助改善教學質素:政府要求業界提升質素,卻不願意提供充足資源,提供免費幼教資助的水平,竟比現有學費上限還要低,當中已計算了改善師生比例至1:11,以及校長以頂薪計算的資助。即是說,現時學費接近上限的學校,將來的營運資助會比現有學費收入還要少,莫說改善教育質素,學校還需要在其他方面節省開支,最明顯是有六成學校不能改善師生比例,當中有一成還出現倒退。
3.2 以通脹調整增幅,學校資源很快「見底」:由於日後政府打算只按CCPI調整,增幅只足夠抵消通脹,但營運成本除通脹外,還有師資增長、租金上漲等因素,因此幼稚園初期即使可以應付,但以通脹率調整的資助額很快便會「見底」。不少學校現階段並非籌劃如何透過幼教納入資助改善質素,而是計算資助額偏低之下何年開始虧蝕,這無疑是政府強調優質免費幼教的一大諷刺。
3.3 中位薪酬資助,壓抑薪酬踐踏專業:政府拒絕設立薪級表及拒絕全額資助幼師薪酬,只提供以中位薪酬資助的整筆撥款,制訂薪酬幅度的頂薪點,幼稚園根本無能力提供,業界失去專業前景,最終只會大量流失。事實上,這制度於2000年在社福界實行,資深社工要凍薪減薪早有前科。有幼稚園甚至擔憂,連按編制增設的主任和副校長級別,也因資源問題而無法設立,衝擊幼教界的專業發展。
3.4 兩年過渡期,浪費資深教師:教育局為聘用資深教師較多的幼稚園,提供額外津貼,但只有兩年過渡期,學校根本沒有充足時間處理問題,兩年後仍會引發裁員或減薪潮。資深教師以累積下來的經驗帶領新人,促成有效的教學,本是教育界的珍貴資產,政府卻用制度來剝削和浪費,學校也難以作長遠的規劃。
3.5 人手無實質改善,幼師工作量加劇:政府表示建議改善幼稚園教師人手比例至1:11,是為配合到校康復服務計劃,讓學校可加強與到校復康團隊的協調,因此不會再額外提供支援。但是,現師生比例中位數已達1:11,本調查也發現,六成幼稚園人手得不到改善,但卻要承擔不少新增任務,除了到校復康計劃,政府還表明會加強問責,幼師工作量勢必雪上加霜。
3.6 免費幼教學費更高,有負家長期望:政府已表明,全日制和長全日制仍需付費,而現時有超二百所全日制學校,預期支出必然會超出日後的資助額($42,770),在免費教育推行後家長仍要付費。須關注的是,調查顯示有三成多學校日後的學費,會維持不變甚至更高,這與資助額偏低有直接關係,與家長期望落差太大。
4 建議
4.1 確立多元資助模式,提高資助水平:政府應加強幼教資源投入,提高免費幼教的資助額,每年並須作出合理的調整,除抵消通脹外,必須包括提升教學的資源、教師增薪及專業發展等款項。同時設立多元資助私模式,計算不同營運模式的單位成本,讓各類型的幼稚園均可因應服務時間和幼兒的不同需要,獲充足資源進行合理營運,確保優質幼兒教育的持續發展,讓幼兒因應需要獲得公平和優質的教育。
4.2 立即延長兩年過渡期,盡快確立薪級表制度:必須延長資深教師過渡期,協助幼稚園順利過渡,保留資深教師人才。同時盡快確立類似中、小學的薪級表制度,由政府「實報實銷」全額資助幼師薪酬,取締受業界強烈非議的中位薪酬資助,以建立優秀的教師團隊,在穩定的環境中發揮專業。
4.3 改善師生比例,減輕幼師工作量:重新評估幼稚園各項新增工作的人手需求,為幼師提供空堂備課,並盡力簡化學校的行政工作。在復康服務計劃方面,須為學校配備專責人員,最快的方法是擴大關愛基金相關資助項目,把幼稚園納入其中;更理想的是撥專款予學校聘請專責人員;長期應制訂整全的幼稚園融合教育政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