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協駐診註冊中醫師 鍾小萍
痛風是由於長期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臨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慢性關節炎、尿酸石形成和高尿酸性腎病等為特點。
中醫認為,痛風是關節風濕病的一種,傳統上屬於「痹症」的範疇,是由風、濕、熱及寒等外邪入侵人體所引致。這些邪氣混雜在一起,影響經絡的氣血運行,就會造成疼痛,也就是所謂的痛風。
痛風大致可分為急性發作期和緩解期來分期治療。急性發作期臨床上以濕熱蘊結型、痰瘀痹阻型較為常見,筆者臨症時亦常碰到這兩証型,患者除了患處關節出現紅腫熱痛外,可能伴隨口乾喜飲、煩躁、小便偏黃、舌色偏紅、舌苔黃膩等症狀,較常選用清熱利濕、活血止痛的中藥進行治療,譬如萆薢、土茯苓、虎杖、薏苡仁、川牛膝、黃柏、蒼朮、金錢草、車前子、澤瀉、三七等藥材。
中醫注重辨證論治,治療此類証型時,治法為化濁祛瘀,通絡蠲痹。我常用的基本方中有: 土茯苓30~60克,虎杖30克,薏苡仁30~50克,粉萆薢20克,忍冬藤30克,威靈仙15克,黃柏210克,川牛膝10克,木瓜10克,澤瀉10克,路路通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等。方中重用土茯苓、虎杖、薏苡仁為主藥,以冀化濁祛瘀;萆薢、忍冬藤、黃柏、澤瀉、威靈仙佐以主藥,增強清化濕濁之力;木瓜除濕舒筋緩急止痛;路路通祛風通絡;牛膝、乳香、沒藥活血通經止痛。全方具有化濁祛瘀、活血止痛、標本兼治之效。按病人情況加減使用,藥後患處紅腫熱痛等症狀都能得以緩解。
此外,痛風除積極治療外,飲食起居也十分重要。患者需少食含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骨髓、海鮮、豆製品等;戒酒,尤其是不要喝啤酒;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避免過度勞累;防止受寒及潮濕等。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