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20年12月9日
調查背景
1. 特首林鄭月娥在11月25日率先在施政報告宣示將會大肆改革通識科,必須「糾正」其「被異化」的現象。教育局其後於11月26日記者會上宣布大幅改動高中通識科,包括重新命名科目、評級方式改為「合格/不合格」、刪減一半課程及課時、取消獨立專題研究(IES)、增加有關國家發展、憲法及基本法教育、要求學生參與內地考察,以及須審批教科書。有關改動遠超「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兩個月前所提出的建議,對整個高中課程結構影響深遠。局方提出改動前未有諮詢教育界的專業意見,教協認為有關改動形同謀殺了通識科,於上月先後發出多篇新聞稿,反駁當局的觀點和決定。
2. 為了進一步了解前線教師對改動的意見,教協於12月1日至12月8日進行問卷調查,向中學通識科教師發出電郵問卷,共收回502個有效回覆,當中包括99位通識科主任、289位以通識為主科的教師,以及114位兼教通識科的教師,三類教師的意見整體相若。(詳細數據參見附件)
調查結果及分析
逾九成受訪教師認為改動是政治打壓,非為學生利益,亦非專業領航
3. 通識教育的課程宗旨,包括幫助學生加深對自身、社會、國家及整個世界的認識;多角度思考當代議題,培養獨立思考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構建知識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在多元社會中能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建立正面價值觀,成為有見識及負責任的公民。是次調查發現,93.2%受訪通識教師認為「過去通識科的教學,符合課程的宗旨」。對於特首林鄭月娥表示「通識科被異化」,「必須糾正」,91.2%受訪教師表示不同意。事實上,教育局一直有關注各個科目的教學成效,包括通識科,教育局過去更曾就通識科進行過多次調查,結果都非常正面,卻因為林鄭月娥今次「定調」,就反過來抹黑通識、抹黑教師。
4. 對於通識科的大改動,有92.4%受訪教師不同意「改動是基於學生利益」;93.4%不同意「改動是專業領航」。相反,92.0%教師認為「改動是政治凌駕教育的打壓」。由此可見,無論當局以甚麼冠冕堂皇的話語包裝,都無助改變教師對事件性質的判斷。
5. 至於一些建制人士及媒體,過去一年來不斷聲稱「通識科是煽動年輕人參與違法抗爭的根源」,有93.8%受訪教師表示不同意(其中82.3%表示「非常不同意」)。回顧近年有關通識教育科的所謂「爭議」,絕大多數的抨擊都來自教育界以外。面對這些無中生有的批評,過去多年教育局仍會站在專業立場為通識科辯護。直到近月,在長官意志下,才全面放棄教育專業的尊嚴,將歪理奉為圭臬。這種態度,對過去十多年參與建構課程、用心教學的教師,都是極大的侮辱。通識教育無端背負莫須有的罪名,受到如此蹂躪,前線教師固然感到無比痛心,相信一直有參與本科發展的官員及專業人員,亦會百感交集。
特首的發言實在令人汗顏,通識科如何「逢政府必反」,無法從課程及考評看到,似乎是理性討論的最壞示範。非常期待有關當局,透過課程內容、考評題目及評分參考,舉例證明通識科出現的問題。現在所見,相信大部份通識老師都懷疑局方及相關官員,對課程內容及通識考評內容有多少認識及理解。(一位通識科老師的意見) |
改動勢損學生培育
6.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通識科過往提出的宗旨和教學目標都會維持,即使刪減課時,也不會影響學生明辨慎思的能力。但調查發現,若按照當局提出的改動,逾八成受訪教師認為,無論是培養學生「批判思考能力」(88.2%)、「自主學習能力」(80.3%),改動都會帶來「負面」或「極負面」的影響。
7.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當局有意加強科目的國情教育的元素,並增設內地考察,但僅有一成(10.4%)受訪教師認為,在培養學生「對國家發展的全面認識」方面,當局的改動會有正面影響。相反,有67.1%受訪教師認為會有負面影響。教師感到在當前環境下,課堂上能夠開放討論的空間已逐漸失去,有關當代中國的課程內容恐怕會大大側重於國家正面的成就,一些重要而較負面的課題卻不敢觸碰,不利於學生全面認識國家的發展。
8. 整體而言,逾九成(93.2%)受訪教師認為通識科的大改動,對香港教育發展有負面影響,當中近七成(69.9%)表示有「極負面影響」。
就學科性質而言,通識科強調正反意見的論述,講求以資料為基礎,而不是胡亂「吹水」,反而有助避免學生過份偏激。當學生一面倒支持某一立場時,老師會引導學生從另一角度思考問題,了解不同持分者的意見。若沒有了這討論空間,學生不能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再由老師指引,只會令他們更偏激。
就考核安排而言,若這科只有「合格/不合格」,大部分學生不會認真讀,甚至不溫習便去考試,(hea讀、聽完便算不上心),是沒可能達到政府修改課程的目的的。 (一位通識科老師的意見) |
撤回改動方案,循既定程序諮詢
9. 逾九成(94.0%)受訪教師同意「教育局對通識科課程作出重大決定前,應先循既定程序諮詢」。逾八成(82.9%)受訪教師認為「當局應撤回通識科的改動方案」。
10. 教育界從不反對通識課程需要不斷改進,但局方將通識科改得面目全非,既沒有徵詢教育界意見,也沒有任何調查、數據、文獻的支持,繞過了課程檢討的一切正常機制。當局一聲令下,將課程刪減一半,但說不出刪減甚麼;科目要改名,卻說不出是甚麼名。在課程和教材都沒有準備好,亦未確定可否取得國際認證的情況下,就希望在下學年施行,在在都予人倉卒、粗暴的感覺。
(兩位通識科老師的意見) |
總結
11. 通識教育科在近年飽受專業以外的干預,今次當局的大改動,不顧程序機制,不顧專業意見,不顧學生利益,完全屈從於政治力量的指揮,令教育界蒙上不白之冤,亦令香港固有制度加速崩壞。教協譴責當局的恣意妄為,並重申必須撤回通識科改動方案。
12. 教協認為課程改革應該遵循既有機制,由政府與教育界共議,專業領航,謀求共識。教協也會繼續監察今後的通識科改變,貫徹該科的原有宗旨和精神(見第3段)。
13. 回答問卷的老師在開放問題中一共撰寫了近萬字的意見,反映意見非常強烈,而且有理有據。教協將會約見教育局局長,遞交全部意見,希望他能直接了解老師們的意見和心聲。
> 附件:詳細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