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無大無細

$
0
0

保寶秘笈 ■張兆聰

疫情關係,多了機會到街市買菜回家做飯。猶記得有以下的一幕:一位母親帶著一名目測約為小學三、四年級的男孩,在生果檔購買水果。似乎是由於男孩長相可愛的關係,果檔老闆額外多送一小束提子給男孩。那位母親忙著整理找續零錢,漫不經心地對兒子說:「喂人老闆請你食提子喎,有無要講呀?」男孩低頭看看手上拿著的提子,再抬頭看看仍在忙著點算零錢的母親,然後滿懷信心地回頭向老闆說:「搣皮唔該,你知啦,多菌。」

後來和友人分享這件事,他們故意捉錯用神地打趣說「至少呢個細路仲識得講『唔該』」。事實上,除了在日常生活外,相信絕大部分同工也曾在學校有過與一些俗稱「無大無細」的學生相處的經驗,莫論有心還是無意,他們這些毫不掩飾的舉止總令人啼笑皆非(當然也會有令人慍怒的時候)。而對我而言,比較關心及感興趣的,是家長是否瞭解以及如何理解孩子的這些待人接物的行為。當然,明事理的家長,會清楚自己孩子哪些地方不妥善,但亦會有一些例子是覺得這些是孩子「率真」的體現,甚至連自己本身也是如此。

從前年少氣盛的時候,總會為此惱怒納罕數天,現在人大了,接受程度不自覺地高了,但始終讓學生建立成熟的待人接物也是做老師的責任,總不能一笑置之便了事,唯有向家長婉轉相告:孩子是自己的心肝寶貝,無論他們的好與不好,做父母的當然會願意接納,有時會覺得孩子年紀尚輕,可以慢慢教,也有時候甚至會覺得孩子能夠擁有這種「率性」,是一種樂趣。不過我們所以會有這些看法,某程度上可能只是因為這是我們的孩子,僅此而已。假如他不是我的孩子,可能我未必笑得出了;而更令我擔心的是,假如我們繼續不覺察這些不妥當的地方,亦不讓他意識到這些不妥當的地方,最終笑不出的,可能是孩子自己。

做父母也好,做老師也好,育人的工作,可真不輕鬆。

「教協家長組」歡迎會員加入,請將您的姓名及會員證號碼電郵至 feedback@hkptu.org 與我們聯絡,說明加入「教協家長組」。


張兆聰  教協權益及投訴部副主任,新手爸爸,努力學習成為一個稱職的家長和丈夫。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