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記是長者的稱,那麼理遺又是甚麼呢?理遺即失禁,字面解釋為處理遺留下來的問題,亦是相比失禁來得正面的字眼。
理遺,對病患的老友記來說,是一個十分值得關注但卻往往又被忽略的健康問題。在傳統的醫護訓練裡,重點通常會被放在拯救生命、治療殘疾上面,理遺問題在當中就只是雞毛蒜皮,很多醫護人員會覺得並不重要,在處理上的培訓亦缺乏。對老友記及其照顧者來說,觀念上的謬誤亦造成問題被忽視:雖然現代人健康意識有所提高,但研究顯示約有50-70%患者仍然諱疾忌醫。究其原因,是有些患者認為失禁並不致命,只屬小問題,沒有必要求醫。有些則怕尷尬、擔心要動手術,或幻想自己的問題會自然得到改善。另外,有些患者誤信失禁是不能醫治的,是長者或婦女的必經階段。其實,在經過治療後,有超過60% 的尿失禁患者情況可以得到改善,而有30%患者更可得到根治。
失禁對患者生活質素有相當影響,包括衛生、心理及社交問題,亦增加跌倒的風險。失禁者對自己的病徵通常採取隱藏及掩飾的態度,身體上的異味以至頻找廁所的行為令社交圈子縮小,自卑、焦慮以至抑鬱的心理反應為病者帶來沉重的壓力。值得一提的是,失禁往往是長者被安排入住老人院的主要原因,對他們其實是很大的打擊。
理遺的種類
1)急切性失禁
當患者每有尿意,小便便即時漏出,不能制止。
源於膀胱肌肉過份敏感,有不正常的收縮,形成「膀胱過動」。膀胱過動可以是原發性的,原因不明;但部分卻是由其他疾病所致,包括泌尿系統疾病(細菌感染、結石或腫瘤等)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風、柏金遜症、老人痴呆症和脊髓神經受損等)。
2)壓力性失禁
當腹腔壓力增加時,如咳嗽、大笑、跑步等,小便就自然滲出。
源於骨盆底肌鬆弛,引致尿道口控制能力減弱。常見於女性生育後及更年期,因女性在更年期時雌性賀爾蒙減少,下泌尿道及盆腔的鬆弛情況會更嚴重,導致失禁。男性尿道較長,且有前列腺做屏障,故此較少出現壓力性失禁,但剛做完前列腺手術而肌肉尚未復原,亦可能有此情況。
3)滿溢性失禁
開始時小便不暢順,排尿不清,及後膀胱失去感覺,小便不自主地滲漏出來。原因是膀胱肌肉收縮能力降低,或尿道口阻塞,令過量小便積聚於膀胱內。
膀胱肌肉收縮能力降低多發生於泌尿神經毛病,糖尿病是最常見的原因;而尿道口阻塞常發生於男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在女性並不常見。
4)功能性失禁
源於活動能力衰退或神智缺損。活動能力衰退的長者,即使膀胱正常,因活動能力未能容許患者及時排尿,導致失禁的情況。而神智缺損的長者,因未能辨認廁所,以致失禁。
5)混合性失禁
多種類型的失禁可同時出現,長者最常見的是功能性混合急切性失禁。
由於篇幅所限,有關檢查,治療及預防的介紹,下次再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香港理遺學會的網站 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