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20年5月21日
根據考評局的資料顯示,今年中史科的總報考人數為6,079人。
任教中史科多年的陳仁啟老師對2020年中史科試卷的意見及評論如下:
卷一
- 所擬課題大多如學界所預測,「春秋戰國」、「抗日戰爭」、「民初政局」都為今年之大熱。唯「文化大革命」較為意外,因為去年已出,普遍認為今年不會再出。
- 試題較為細碎,因而分數也較為細碎,以前一道題目25分,通常分兩半,一半10分,一半15分。今年則較多1-4分的題目,而且沒有整體25分一題的題目。
- 由於題目考問細碎,考生要記更多具體資料。
- 由於論述題比往年少,考生作答時較難避重就輕,對史實的掌握需更強。
- 解釋、說明性的題目較多,個人意見的題目相對較少,因而學生能發揮個人意見的空間也較窄。
- 圖片題頗多。
- 如往年,要求考生辨偽/辨識史料的題目也不可忽視。
- 要求印證史實的題目也有所增加。
卷二(只評論「時代與知識份子」)
- 擬題也大多為學界所預期,唯第8(a)考王安石則較為意外,因為去年已考王安石,普遍認為今年未必再出。另外,孔子與王安石合題提問,以往也較罕見,今年應該是第一次。
- 第7(a)題提問撰寫《史記》的背景,問法正路,如有溫習,不難回答。
- 第7(b)題要求解釋「重視人的價值」,學生需要對《史記》內容有一定的掌握,要求較高。
- 第8(a)要求學生解釋孔子的「正名」、「仁政」、「禮治」三項,提問直接,不難回答。
- 第8(b)提問王安石推行變法所面對的困難也直接,但與孔子合問則較罕見。
- 第9題較有挑戰性。全題一問,闡述何啟對「香港社會發展」和「推動清末改革與革命運動」,哪樣貢獻較大?學生發揮的空間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