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20年2月18日
(左起:梁秀婷校長、葉建源議員、關淑玲校長)
背景
- 本港疫情嚴峻,教育局日前宣布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停課,最早在3月16 日才復課。由於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稱計劃)基本上是以半日制的成本資助為基礎,全日制和長全日制只比半日制資助分別多三成和六成,因此不少學校仍需收取學費補貼;而2-4歲學前預備班(下稱N班)不少是自負盈虧,此外還有私營的私立獨立幼稚園,均需收取學費。這些需收取學費的班級/學校,在疫症長期停課下,家長無力或不再承擔學費以至退學,如情況嚴重,退學潮出現,政府不及時施以援手,這些幼稚園將面對極大的營運危機,甚至被迫結業,破壞幼教界長期的努力和發展,以及幼兒教育的生態,受影響的除了幼稚園業界,還包括學生、家長和社會整體。
-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上周五(2月14日)提出會支援幼稚園的措施,但未有具體內容,部分問題亦未有觸及。為此教協進行問卷調查,收集校長意見,以掌握學校最新情況並向政府提出訴求,爭取本周五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和下周三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可就幼稚園提出更全面和更具體的支援方案,急幼教界所急,為幼教界帶來及時雨。
調查方法
教協向全港幼稚園校長以電郵方式發出問卷,調查日期由2月14日至2月17日截止,共收到238位幼稚園校長回覆,佔全港884間幼稚園的26.9%。當中,211間 (88.7%)有參加計劃,4間(1.7%)為沒有參加計劃的非牟利幼稚園,22間(9.2%)為私立獨立幼稚園,另有1間未有填寫類別。若以營運模式區分,則有101間(42.4%)開辦半日及全日制、71間(29.8%)開辦長全日制、49間(20.6%)只開辦半日制,以及17間(7.1%)只開辦全日制。
調查結果
- 七成收學費的學校均有家長停交學費,近四成學校預料面對極大營運困難
- 八成半受訪學校(203間)表示需收取學費,當中近七成(140間)學校的家長在停課期間已停交學費。
- 有家長停交學費的學校中,有半數學校(70間)至少有一成家長停交學費,當中8%(18間)學校達半數家長停交學費,最嚴重的學校達九成以上家長停交學費。
- 若情況持續,接近四分一收學費的學校(47間),預計校內會有至少一半家長停交學費。逾九成學校(185間)預計,將會面對學生停交學費而造成營運困難,當中逾四成(85間)表示有極大困難。
- 六成半收費學校已有學生退學,當中十間學校至少半數學生退學,情況嚴重
- 有收取學費的學校當中,逾六成半(133間)表示已有學生退學。
- 有學生退學的學校當中,有四成半學校 (60間)至少一成學生已退學;另有5%(10間)學校錄得至少有半數學生退學,大部分是參加計劃並有開設N班的學校。
- 若情況持續,八成有收學費的學校(163間)表示,將會面對學生退學而造成營運困難,當中四成(82間)表示有極大困難。
- 有開設N班的受訪學校,幾乎全數營運受影響,當中半數影響極嚴重
- 有六成受訪學校(144間)有開設N班,當中近四成學校(56間)收取20名或以下N班學生,另約四成收取21至60人,收取逾60人的學校則有兩成(30間),最多的4間學校N班學生超過150人。
- 有開設N班的學校,達98%(141間)表示會受N班學生停交學費/退學而影響學校營運,當中半數(73間)表示影響極為嚴重。
- 約一成受訪學校收取跨境學童,當中兩成營運受嚴重影響
- 受訪學校只有約一成(25間)有收取跨境學童,其中七成(18間)收取10人或以下,另外兩成(5間)介乎11至 40人,最多的一間有120人。
- 有跨境學童的學校,逾七成半表示會受跨境學童停交學費或退學而影響學校營運,當中近三分一(8間)表示影響嚴重,另近四成半(11間)表示影響屬輕微。
- 逾七成受訪幼稚園難以支付教師及職員薪金,近兩成學校可能面對倒閉
- 在停課期間若家長因不同理由而停交學費,最多學校遇到的營運困難是:「難以支付教師酬金」(7%)、「難以支付職員薪金」(70.2%)、「難以購買足夠防疫物資」(45.4%)、「難以支付租金」(29.4%)。但須留意的是,有18.9%(45間)學校表示「學校可能面臨倒閉」,情況令人憂慮。
- 受訪校長認為最有效支援其學校的措施:「統籌防疫物資」(90.3%)、「支援家長學費*」(7%)、「就停課期間校舍開放的劃一防疫措施發出指引」(59.2%)、「為網上學習提供技術支援及資助」(49.6%),及「設立電話熱線讓學校可獲即時支援」(38.7%)。 (*註:有14.7%(35間)受訪學校因不用收取學費,對這選項可能構成影響)
- 七成半幼稚園採購防疫物資極度困難,大部分認同在確保學校防疫物資充足前,政府不能要求幼稚園全面復課
- 在採購防疫物資方面,只有不足1%(2間)受訪學校表示沒有困難,表示極大困難的學校達七成半(179間)。而且若情況持續,逾七成二學校 (172間)表示沒有信心有足夠防疫物資,應付停課期間維持校舍開放的需要,表示有信心的學校僅7%(16間),其餘約兩成(50間)表示未能預計。
- 87%受訪校長(208人)同意政府在確保學校防疫物資充足前,不能要求學校全面復課,不同意者僅5%(6人),另約一成(24人)表示無意見。
建議
調查顯示,大部分收學費的幼稚園正遭受不同程度的營運困難,由於不少家長亦要面對經濟逆境,部分自行照顧幼兒,因而無力或不再承擔停學期間的學費甚至退學。學校營運困難的結果可能導致裁減教師人手,嚴重者更會有學校相繼倒閉。當局有必要加強支援措施,以免幼稚園因一時的疫情衝擊,而面臨長遠的摧毀性破壞。教協提出以下建議:
- 全力為受影響的長全日/全日及N班幼稚園提供財政資助
調查所得,近七成收費學校的家長已停交學費,逾九成學校因此面對營運困難,教協認為政府應支援家長並補貼學校相關損失,並應盡快公布以釋學校和家長疑慮。行政長官早前表示理解有一段時間停學,學校未必收足所有學費,所以政府會「為自資或津助的幼兒中心提供資助」,教協同意此立場,並期待當局盡快澄清細節,要求為收不足學費的幼稚園,包括長全日/全日制及提供N班的幼稚園及幼兒中心提供資助,同時亦要支援私立獨立幼稚園渡過難關,以維持幼兒教育穩定和多元的發展。而除了支援學費,當局亦應酌情處理現有的學費減免資助,確保幼兒停課期間亦能全數發放資助。
- 退學資助計算至本學年終結為止
教育局公布支援措施,包括以每間幼稚園本年1月學生人數為基數,計算停課期間的每月資助,確保停課期間幼稚園不會因個別學生退學而減少資助。教協要求,當局應將這些退學學生的每月資助,由今年一月起計算至本學年終結為止,原因是即使日後復課,已退學的學生直至本年學期終結前亦未必重新入學(例如已取得小一學位的K3學生),這意味學校在學期完結前,學額空置期可能長達數月,對學校仍構成沉重的財政負擔。而由於學校仍未知疫情最終帶來的營運影響,當局應延後下學年學費調整的申請截止日期。
- 為學校負起統籌防疫物資的責任
除了支援學校的營運困難之外,幼教界在採購防疫物資方面,也面對極大的困難,特別是幼兒自我防禦意識低,學校清潔及口罩等防疫物資需求會更多。教育局曾公布為幼稚園提供一筆過的「防範疫情特別津貼」,惟金額和具體用途未知。教協要求當局須同時負起統籌防疫物資的責任,因為調查已顯示,大部分幼稚園沒有信心有足夠防疫物資在停課期間維持校舍開放,這是一個危險的警號。教協要求在未有充足防疫物資前,當局不能要求復課。
- 為幼稚園停課制訂劃一防疫指引
教育局及社會福利署亦應發出劃一的防疫指引,包括要求所有幼兒的家長,須為其子女向學校作健康申報,以加強家校合作共同抗疫,同時設立電話熱線及有效通報機制,讓教育局及社會福利署可準確掌握學校情況並作出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