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健康 ■ 教協駐診註冊中醫師 吳家鎮
要避免高血壓,大家都能琅琅上口地說:「少糖、少鹽和少油」。事實上,起居、飲食和活動都會使我們的血壓有所變化。所以,高血壓出現之後,只是吃過那細小的藥片,並不代表已經配合處理高血壓。讀者們,請注意以下三方面:
- 起居-放置在熱源旁邊的高質素橡皮管,它的硬化速度遠高於放置在陰涼處的普通橡皮管。這道理人人皆曉,可是有多少人願意在這繁忙都巿,安於早睡而不熬夜來傷陰呢? 中醫認為,血管彈性不足與肝陰不足相關。所謂: 「肝藏血……肝膽相照。」 如果每夜十時開始準備就寢,就能減少血管老化硬化的速度。
- 飲食-少糖、少鹽、少油是不足夠的。請嘗試理解,不好的漂糖、不好的漂鹽、不好的食用油,每天用上少少,日積月累的吸納,身體會如何?與此同時,長期得不到好糖、好鹽、好油去維護身體,健康又可以從哪裡來呢?改用原糖(黑糖)、原鹽(無漂白或人工添加物)、有機食用油吧。
- 活動-現在,手機已是民眾的領航員,十個著了八個是低頭族。過去從臨床上的X光片裡找一個直頸(頸椎生理弧度減少)是很艱難的。現在要找一個不直頸的卻是不容易。頸椎生理弧度改變或椎體錯位,會把血管的通道(椎間孔)變窄,形成卡口,使血管被擠著,供應腦部的血流量減少。這時,身體會以收縮血管、心臟收縮力加大等方式來提升血壓去衝過卡口,把血液推送到腦部。這會演變成頸原性高血壓。中醫稱之為氣血不和。
因此,單是吃一片小藥是不足夠的,必須找出引起高血壓的本源。要是年齡因素,找位中醫師來治理血管的質素;要是血脂、膽固醇問題,除了飲食問題,也得要找位中醫師來治理身體的代謝;要是頸椎引致,更加需要找位中醫針灸醫師來治療頸椎。
生活如何健康也如何。
健康如何生活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