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教育局自70年代起向學校提供教育電視(ETV)作為多媒體教學資源,至今超過40年歷史。ETV陪伴不少學生成長,更造就了數代人的集體回憶。不過去年《審計報告》發現,學校總體收看的ETV節目數目仍屬偏少,中學及幼稚園收看的數目更顯著下跌,令各界十分關注ETV的未來發展。
小學成ETV主要使用者
中學幼稚園收看量僅得個位數
為了評估ETV服務的使用率和效益,教育局每年均會進行調查,監察學校每班平均收看ETV節目的數目。根據資料顯示,在16/17年,小學每班平均收看39.9個ETV節目,是收看ETV節目最多的界別。中學及幼稚園每班平均收看的數目分別僅得5.3個及2.3個,遠低於小學的使用率。
對於中學及幼稚園ETV收看量持續偏低的問題,《審計報告》指有中學教師反映,由於授課時間緊湊,許多教師不願意在只有35-40分鐘的課堂上播放15-20分鐘的ETV節目,以免耽擱教學進度。此外,由於近年有愈來愈多其他視像教學資源(如YouTube),為師生提供了不少替代選擇,亦是這些學校ETV收看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問卷調查收集小學前線意見
教育局表示即將就ETV進行檢討,並研究其長遠模式及發展。小學界作為ETV的主要使用者,其意見對ETV的未來發展十分重要。對此,教協正進行問卷調查,冀收集小學同工對使用ETV的意見,現誠邀各位小學同工填寫。同工們可透過以下網址(https://www.hkptu.org/55641)參與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