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施政報告》增融合教育資源 加強校本專業服務

$
0
0

本報記者

融合教育推行逾20年,但在政策執行上仍有許多不足。去年《審計報告》針對融合教育提出了多項建議,包括促請當局加強措施以盡早識別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以及進一步優化校本教育心理服務等。關注團體一直要求為主流學校安排專業團隊(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到校支援SEN學生,提供預防性、補救性及發展性的服務。這類專業團隊對協助SEN學生進行調適起著重大作用;同時亦在學校制度及教師支援層面上發揮積極的角色。如教育心理學家會協助教師及早識別高危學生,並為這些學生安排輔導或學習計劃;而言語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則會透過訓練提升SEN學生的語言、社交或自理等能力,助他們融入校園。

專業服務供不應求《施政報告》追落後

然而,在現有的政策下,大部分教育心理學家需要服務六至十間學校,人手比例嚴重落後於實際需要。而政府雖然提供了「加強言語治療津貼」讓學校外購言語治療服務,不過同樣重要的校本職業治療卻仍處於「零資源」的階段。在專業人手緊絀的情況下,除了直接延誤SEN學生的識別、評估及復康進度外,教師在缺乏專業支援下亦難以進行課業調適,影響SEN學生的學習。

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宣布額外撥八億每年經常開支以支援融合教育,除了19/20學年起分三年在公營中小學設置言語治療師職位外;更會進一步擴展「優化校本教育心理服務」,目標是在23/24學年讓約六成的公營普通中小學接受「優化服務」,將教育心理學家與學校的比例提升至1:4,部分回應了關注團體的訴求。對此,教協將持續關注新增資源落實的情況,並繼續促請政府加強這些在校專業復康的服務。

三大專業交流會 與同工分享心得

教協及SEN家長聯盟將於3月10日舉辦《「醫、社、教」系列一:復康專業在中小學支援SEN學生交流會》,邀請資深的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分享專業知識及心得,助同工了解這些服務如何協助教師處理SEN學生的需要。歡迎各中小學同工出席,詳情請參閱以下宣傳。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