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教協要求盡快落實政策改善持續改善班師比 教席全面學位化 增中層管理職位

$
0
0

本報記者

去年行政長官新增50億元教育經常開支,首階段措施動用了36億,餘下14億,連同今年財政預算案新增的20億,合共有34億元教育經費未有具體措施。教育局委任的「教師專業發展專責小組」日前舉行會議,預計本月內發表諮詢文件,在會議舉行前,教協向小組提交了意見書,重申希望政府善用新資源,盡快落實改善教育的措施。

應持續改善中小學班級教師比例

多年來,教育界一直要求將中小學「班師比」增加0.3,去年行政長官上任後,落實中小學在2017/18學年增加班師比0.1,即時紓緩了中學在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下,須縮減常額教師的裁員和調職壓力,亦令中小學生獲得更多老師的照顧,提升學習成效。然而,政府今年卻完全沒有提及增加班師比例,此舉將令中小學班師比例的改善步伐停滯,學生難以獲得老師的更多關顧,中學增加選修科也受到限制。

教協認為,去年增加中小學班師比例0.1,不能完全解決教師編制不足的問題,因此必須持續增加至小學1:1.8,初中1:2,高中1:2.3的水平。此外,如中小學在2018/19學年因各種原因須縮減常額編制(如中學的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收生不足而縮班等),教育局應凍結縮減編制,直至班師比例改善政策完成為止。

中小學教席全面學位化

將教師職級全面學位化,早已是教育界的共識。自2004/05學年起,文憑教師培訓課程已停辦,新入職教師均須持有大學學位,在職教師亦已不斷進修提升資歷,現時中小學教師持有學位的比例分別已達到99%及97%。然而,政府訂定的學位教席比例卻追不上,導致大量教師以非學位職級受聘,極不公平。

中學自2009/10學年將學位教席比例增至85%後,八年來再未有改善。

事實上,現時校內的教學及行政工作,已沒有文憑與學位教師的分別,文憑教師職級是對擁有學位的教師的剝削,政府實在沒有理由再耽擱,應在2018/19學年實行全面學位化。小學方面,由2015/16學年起,連續三年均有5%學位教席比例增長,但到2017/18學年亦只達到65%,與中學的85%比例仍有很大差距,也代表有更多擁有學位的小學教師正受到不公平對待。

教協要求政府立即推行中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中學方面,可一次過增加15%學位教席,達致全面學位化。小學方面,最多在兩年內實現全面學位化,消除不公平對待。至於少數仍未持有學位的文憑教師,可繼續保有原有文憑職級,直至自然流失為止。

改善中小學中層管理職位不足問題

小學的中層職位一直不足,現時每三班一個主任職位的安排,根本未能滿足學校多方面如行政、教務、訓育、輔導、科目領導等中層領導的需要,因而出現一些不健康的安排,例如主任工作須由基層教師長期擔任,甚至把助理小學學位教師(APSM)這基層職位視作中層管理職位。此外,若小學主任職位與班級數目而不是與教師數目掛,將來若改善班師比例,更會出現中層管理職位未能同時增加的不正常現象。

此外,不論中小學,副校長職位最多只得兩個,但現時學校行政、教學及成長輔導的工作日益繁重,兩個副校長職位未能應付需要。另一方面,規模小的學校不設副校長職位,令這些學校的管理行政工作人手更緊絀。

為了理順上述問題,教協要求立即增加小學中層職位的數目,讓負責中層管理工作的老師得到合理待遇。小學中層管理職位數目應與整體教師數目掛,達致合理的中層職位比例。所有中小學均應設立副校長職位,規模較大的學校應將副校長職位增至三個。

教協重申:政府應盡快落實上述具體的政策,讓中小學老師及學生,及早受惠於本年度34億教育經常性開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