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向財政司司長提交《財政預算案前瞻》

$
0
0

立法焦點 ■ 葉建源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在本年2月28日發表今屆政府第一份《財政預算案》,我先後兩次跟他會面,反映教育界的訴求。

我向陳司長提交一份由我撰寫的《財政預算案前瞻》,提出教育是人的事業,春風化雨,政府必須持之以恆,致力維護穩定的教與學環境,並要更加重視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因為公共教育對促進階層融和、社會流動,及解決跨代貧窮等問題起著重要的作用。

由於上屆政府並不重視教育,使教育經常開支(recurrent expenditure)佔政府開支總額的比例,由 1997 年的 25.3% 降至 2017 年的 21.2%,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上任時撥出的 36 億元新增經常開支亦只能將有關比率提升至 22.2% 而已,仍落後於 5 年前梁振英上任時的 23%;而教育總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GDP)比例亦僅微升 0.1% 至 3.5%,與發達地區(OECD國家)平均 4.8% 的水平仍有很大差幅。
我們期望本屆政府要做好教育施政,首要有一個涵蓋 5 年甚至超越 5 年的預算規劃。只有明確而充足的教育投資,步驟得宜,措施到位,方能在往後紮紮實實地做好教育工作。教育乃長期承擔,應以增加經常開支為主,減少一次過撥款等低成效而且不穩定的撥款方式。

增加教育經常開支

我建議《財政預算案》要規劃未來的教育撥款,使教育開支佔 GDP 比例由目前的 3.5%,五年內應至少提升至 4%(中國內地也早已達到4%)。長遠而言,應邁向發達地區平均的4.8%水平。
在措施方面,我提出要持續提升教師班師比例至教育界共識的 0.3,令中小學編制提升至合理水平。另外,自 2004 年起,文憑教師(CM)培訓課程已經停辦,但教育局仍然將教席分為文憑和學位教席兩類,前者的薪酬待遇遠遜於後者,做法不合理也不公道。我建議本屆政府分階段增加中小學的學位教師比例,並盡量採取憑學位得學位教席原則,盡快並首先由校內合資格的文憑教師透過改編職系填補學位教席。

重啟學校改善工程

至於學校的硬件,自從低於標準校舍問題曝光及教育界的努力爭取下,去年《財政預算案》終有改善學習環境的著墨,除了將學校恆常修葺機制撥款增加 9% 至 12 億元,以應付學校積壓的維修需求外,政府更承諾預留「足夠資源」,改善 26 所「火柴盒式校舍」的設施,唯有關的具體改善計劃、涉及的財政承擔,財政司司長至今仍未有詳細交代。我建議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增設撥款,重啟新一階段以學校為本的「學校改善工程計劃」,讓行政長官在其參選政綱中有關「改善學校硬體及軟件建設」的承諾可以兌現,而財政司司長的公共理財目標也得到實踐。

當然,我還繼續向政府提出爭取盡快落實幼稚園教師薪級表、檢討公營學校校長和教師的薪酬架構、增加學校的非教學人手、將特殊教育統籌人員的職級提升至主任級、增加小學社工及輔導人員和加強學術研究及科研發展等等,要求政府在政策和資源上充份考慮及配合,藉以提升公共教育質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