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儉局長評分:低處未算低
教師最關心TSA及港大風波
新聞稿2016年1月7日
1. 引言
2015是教育界不平靜的一年,期間發生的不少事件,都引起教育界以至社會的廣泛迴響。面對各種危機與挑戰時,教育局主事官員的表現,亦往往惹人關注。有見及此,在去年年末,教協會分別舉辦了兩項調查,讓教師回顧過去一年發生的教育大事件,選出「十大教育新聞」,並對主管教育的問責官員作出評分,以表達教師的感受。
2. 「2015年十大教育新聞選舉」結果
2.1 方法
投票期由2015年12月9日起至2016年1月6日止,開放予所有教協會員及師訓學生證持有人於網上投票。參加者可以於30宗候選新聞(參閱附件一)中挑選10宗新聞,而最多得票的10宗新聞即當選成為「2015年十大教育新聞」。
2.2 結果及分析
是次選舉最終有422位合資格的投票人參與投票,以下是「2015年十大教育新聞」的排序及得票:
排名 | 新聞 | 得票 | 得票率 |
1 | 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存廢爭議,過萬家長在網上組成群組反對小三TSA | 391 | 92.7% |
2 | 香港大學委任副校長風波,校務委員會最終拒絕任命陳文敏 | 363 | 86.0% |
3 | 基真小學女童墮樓慘劇,揭發部分學校的「報警指引」有重大錯誤 | 323 | 76.5% |
4 | 多間學校驗出食水含鉛量超標 | 287 | 68.0% |
5 | 教資會同意香港教育學院正名為大學 | 222 | 52.6% |
國力書院被指以虛假文件協助學生取得外國大學學位 | 222 | 52.6% | |
7 | 多個大專院校學生會推動修改法例,不要行政長官擔任校監及委任校董 | 215 | 50.9% |
8 | 吳克儉被指因前往日本觀賞紅葉而缺席立法會有關TSA的公聽會;並自稱每月閱讀30本書 | 193 | 45.7% |
9 | 嶺南大學前協理副校長夏迪星被指抄襲論文,其後辭去在嶺南大學的職務 | 183 | 43.4% |
10 | 碩士合約教師自殺身亡,社會關心合約教師的處境 | 169 | 40.0% |
備受關注的TSA存廢問題當選為「2015年十大教育新聞」之首,得票率高逾九成,顯示教師和家長一樣,皆極度關注TSA的去向。而根據教協早前的調查,有超過65%的小學教師認為應該廢止小三的TSA,指TSA不但會加重學生及教師的工作負擔,而且無助學生學習學科知識。教協認為教育局應該正視教師強烈而迫切的聲音,叫停小三TSA。教協批評TSA檢討小組的組成不合理,小組內欠缺其他反對TSA的聲音,擔心檢討小組的最終建議並不能代表廣大前線教師及家長的意願。
第二位是港大任命副校長的風波,得票亦逾八成半。港大風波在整個2015年困擾著大專學界,現時港大校務委員會內有大量由行政長官委任的成員,師生代表只佔校委會內的少數,令到校委會的決定偏離了師生及校友的意見。教協一直希望港大校委會能夠按照一貫的行事方式,採納物色委員會的任命建議,否則必須提出有信服力的理由;惟校委會最終在9月29日否決物色委員會的建議,並且不作解釋,令一眾港大師生及校友十分失望。教協表示將會推動修改各資助專上院校的條例,削減或取消校董會中由行政長官委任的席位,並以師生校董取而代之。同時,多個大專院校推動修改法例的行動亦當選為第七大新聞,得票逾五成,可見教師十分關注香港學術自由的情況,並希望透過修例,加強對學術自由的保障。
基真小學女童墮樓慘劇得到逾七成半的得票,成為第三大新聞。死因庭於2015年年中就女童的死因召開聆訊,事件中有傳媒揭發有學校的「報警指示」要求職員「不可以報警」或「報警前要先徵得上級同意」。教協認為此事成為第三大新聞,反映教師關心學生的安全,也擔心如學校的指引不清晰會造成混亂,甚至對師生造成危險。教協亦呼籲學校要檢視校本的危機處理指引,重申以學生的安全為先;並須要向員工解釋指引,確保員工能保護學生的安全。如果學生的安全受到威脅,教師可以根據即場情況作出專業判斷,有危險便不應猶疑,應盡快報警求助。
其他的入選新聞當中,亦有不少教育局必須要注意的問題,例如學校食水含鉛量超標事件(第四位),教育局至今仍然未協助2005年之前落成的中小學校舍驗水,亦未資助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安裝及保養濾水器。教院正名為大學(第五位),教育局應該盡早推動相關的立法程序。國力書院風波(同為第五位),教育局應立即檢討現時非本地學歷課程的註冊制度,確保相關課程的質素。
有四成半的投票者關心「吳克儉因前往日本觀賞紅葉而缺席立法會TSA公聽會」一事,令此事成為第八大新聞。教協認為這反映教師十分關注局長的一言一行及處事手法,但吳克儉常常以「愛理不理」的態度去面對教育界關注的事情,包括TSA、鉛水問題等。教協認為吳克儉是不稱職的問責官員,要求吳克儉改善他的工作態度。
合約教師的問題成為第十大新聞。自政府引入以合約形式聘請教師後,合約制一直為新晉教師帶來極大困擾。合約制令教師團隊變得不穩定,年輕教師的前境亦不明朗,不利長遠學校發展,對教學質素造成負面影響。教協亦發現有學校以合約方式聘用常額教師,這個情況並不合理。教協在多次與教育局官員的會面中,要求教育局了解及處理「常額合約」的問題,減少以合約制聘請的教席。
3. 教育界對吳克儉局長評分調查結果
3.1 調查方法
教協會於本年12月3日至15日,分別向任教於專上院校、中學、小學及幼兒教育共4個界別會員發出電郵,邀請他們填寫網上問卷,為吳克儉及教育局的施政及工作表現評分,成功收到2,192 份有效問卷。我們向上述4個界別的教師提出4條問題:首3條讓他們評價吳克儉及教育局的施政及工作表現,以0至5分作評分;第4條請他們選出在其界別內最不滿意的教育施政項目。
3.2 調查結果(詳細數據可參閱附件二)
吳局長表現:逾六成教師評為0分,95%認為不合格
- 問卷第一題邀請教師評價吳克儉局長的施政表現,結果顯示,以5分為總分,吳克儉的平均分只有0.56分,給予他0分的教師高達65%,在專上界別中,更有近70%給予零分。若以3分為合格分數,則有高達95%教師認為吳克儉的工作表現並不合格。
- 本會2014年的同類調查,已顯示吳克儉的評分極差。但2015年度的調查結果,則發現教師對吳局長的評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平均分由2014年的0.79分降至2015年的0.56分(滿分為5分);給予0分的老師,由2014年的50%增至2015年的65%。給予不合格(2分或以下)的比率,也在高位再升一級,由94%增至95%,顯示教師對吳克儉的評價低處未算低!
2014調查 | 2015調查 | |
吳克儉表現平均分(5分滿分) | 0.79 | 0.56 |
給予0分的教師比率 | 50% | 65% |
給予不合格(2分或以下)的比率 | 94% | 95% |
對教育局整體滿意度:三分二教師評為0分,95%認為不合格
- 問卷第二題問及對吳克儉領導下教育局整體施政的滿意程度,有61%教師給予0分,給予2分或以下的有96%。當中以中學教師給予教育局施政不合格的比率最高,高達97%,只有3%的中學教師認為教育局施政合格。
四個學校界別的施政表現:幼教界評分最低
- 第三題問及教師對吳克儉在其界別(大、中、小、幼)的施政表現評分,高達66%教師給予0分,給予1分的有24%,給予2分的有6%,若以3分為合格分數,即有高達96%的教師認為吳克儉在其界別的施政表現並不合格,當中幼教教師對吳克儉施政的評分最低,高達76%幼教教師給予幼教施政評為0分,98%幼教教師給予0-2分的不合格分數。
最不滿的項目:大學學術自由倒退、不重訂幼師薪級表、中小學工作壓力及教師編制
- 第四題問及教師對其界別中選擇一項最不滿意的教育施政,專上教師最不滿意「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倒退」(62%);幼教界最不滿意的項目為「不重訂教師薪級表」(42%),其次為「拖延十五年免費教育」(27%);中小學界最多人選擇的是「工作壓力沉重」(小學34%,中學2%),以及「沒有改善教師編制」(22%)。
4. 結語
回顧2015發生的重要教育事件,反映教育界存在許多深層次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會隨著2015年結束而得到解決,若當局處理不當,更會演變為更嚴重的危機,損害香港未來教育發展。
然而,觀乎教育局局長過去一年的表現,往往都令人失望,甚至憤怒。當有近三分二教師對局長的工作表現評為0分,而且大專、中學、小學及幼教教師的意見也十分一致,反映教育界認為吳局長完全不稱職,對當局的怨氣與日俱增。這是由於吳局長沒有認真聆聽取教師意見,面對問題時顯得進退失據,後知後覺,未能回應社會需要。面對新一年的挑戰,教育界同工仍須團結一致,向當局爭取改善教育政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