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不要撕裂 拒絕染紅 反對蔡若蓮出任教育局副局長

$
0
0

新聞稿 2017年7月8日

近期不斷有消息指,曾參加立法會選舉但低票落敗的蔡若蓮,將會出任教育局副局長一職。消息傳出後,引起多方的不滿及質疑。我們反對由蔡若蓮出任教育局副局長,當中有三大原因:

(一)兩度低票落選,得不到教育界支持

蔡若蓮曾參與2016年立法會選舉,在教育界的功能組別中,以28.3%的得票率低票落敗;其後她再參加同年的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在教育界分組中再以不足兩成半的得票率敗選。由以上客觀的數據可知,蔡若蓮得不到教育界的支持。林鄭月娥在競選時曾對教育界說,教育局局長的人選必須得到教育界支持,教育界對副局長亦有同等的期望,而蔡若蓮的往績已經充份證明她並不是合適的人選。上屆政府有違政治倫理,委任在立法會選舉中落敗的劉江華出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結果惹來大量的市民批評,對社會亦造成撕裂;新政府必須以此為鑑,不容輕視「敗部復活」對政府聲望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背景深紅,恐成「國教推手」

身為教聯會副會長的蔡若蓮,其深紅背景令教育界及家長都極度擔憂。教聯會轄下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於2012年出版《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內容偏頗,牽動了一場巨大的國教爭議。教聯會此後仍有出版其他被指內容偏頗的國情資料套。近期蔡若蓮於中央電視台接受訪問,大談她在學校推廣國民教育。教育界憂慮由此組織的副會長出任副局長,是洗腦國民教育回歸香港的序幕,成為教育局內的「國教推手」。

(三)欠缺經驗,難以勝任教育局要職

有意見認為蔡若蓮出身自教育界,所以是副局長的合適人選。我們必須指出,蔡若蓮過去於教育局的工作中,並沒有制訂政策或領導學界落實政策的經驗。而在教育界中,並不缺乏富經驗和熱誠、而且得到支持的教育工作者及學者,更適合擔任副局長一職。假如林鄭月娥一意孤行,委任得不到支持的人選出任教育局要職,只會令人質疑特首帶著有色眼鏡揀選官員,刻意委任深紅背景人士,而非用人唯才。

早前有報道指,林鄭月娥認為聯署反對蔡若蓮出任副局長的數字不多。我們重申,蔡若蓮在教育界選舉的往績是「兩戰兩敗」,而且得票甚低;她不受教育界支持和信任是不容否定的事實。新政府增加教育經常性開支,過程中與業界各持份者的良好溝通與互動,踏出了重建互信的第一步,是讓教育界與新政府之間有較穩定的合作關係,希望特首珍惜這良好的開局,假如政府執意委任不合適的人士出任教育局要職,將無可避免地造成社會撕裂,破壞了這個得來不易的合作契機。

饒戈老師(聯署發起人)
梁恩榮博士(聯署發起人)
黃嘉慧老師(聯署發起人)
郭志傑老師(一人一信發起人)
盧漢煥老師(一人一信發起人)
王凱峰博士(香港大學教師及職員會)
翁愛明女士(香港中文大學員工總會)
張士彥先生(家長聯盟)
張艷璿女士(家長聯盟)
黃子悅小姐(教育實驗學社)
馮偉華博士(教協會會長)
葉建源議員(立法會議員(教育界)、教協會副會長)
田方澤老師(教協會理事)
張兆聰老師(教協會理事)
教育工作關注組

附錄:蔡若蓮出任教育局副局長爭議資料簿

蔡若蓮不適合出任副局長的理據

  • 蔡若蓮為教聯會副主席。教聯會一直是國民教育推手,2012年極具爭議的「中國模式 – 國情專題教學手冊」,便是由教聯會轄下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開發,成為當年國教爭議的導火線。
  • 政府官員不一定要全無政治立場,但蔡若蓮最大的問題是,她和教聯會的往績,令教育界相當憂慮她的政治立場會影響教育專業。
  • 蔡若蓮在上屆立法會選舉中只獲28.3%選票,反映她並未獲教育界廣泛認同和支持。政府委任一位在界別選舉中落選的人出任同一屆別的問責官員,是摑選民一巴掌,有違政治倫理。
  • 建制派聲稱蔡若蓮具前線及教育局經驗,因此具備副局長的合適條件,但她在職教育局時是擔任高級學校發展主任及課程發展處高級課程主任,這個職位實際上只是中層職位,亦不涉及決策和管理,教育局內同一職級及更高級的職位人數眾多。蔡若蓮是否具足夠經驗勝任副局長成疑,而且教育界內有更多更資深及經驗的人可以出任這個職位,為何一定要委任她這個富爭議人選?
  • 蔡若蓮在選舉期間多次違反選舉活動指引,包括未有申報選舉廣告、未批准的情況下在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平台拉票,被選舉主任裁定投訴成立,轉交警方跟進。

教育界聲音

饒戈老師 (聯署發起人)《不要讓教育再動盪!》
2017年6月24日 星島日報

作為主管教育的副局長,應俱備下列基本條件:1.對教育有抱負、願意守護學術自由、教育專業自主、院校自主等核心價值;2.具有充足往績去證明對教育抱負和守護核心教育價值的堅持;3.有能力與不同意見的教育界持份者溝通;4.豐富的倡議、制訂和管理教育政策經驗。

蔡女士在教育局任職高級學校發展主任、課程發展處高級課程主任,只屬局內中層職位,期間亦只負責「校本課程及語文教學支援工作,組織學生口語才藝活動、香港文學散步,落實初中融辯入教計畫、支援非華語學童中文學習等」,完全不涉及政策制訂和管理的層次。蔡女士完全不達副局長的基本要求,可謂「四大皆空」。

反而是蔡女士擔任教聯會副主席期間,教聯會在其轄下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向全港學校推廣被廣泛評為「洗腦教材」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前天,更赫然看見蔡女士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中出現,面對着鏡頭說:「讓我們的孩子……更加有中國心,我想這個是我的使命。」以上種種實無法令人相信,委任身為教聯會副主席、更在中央電視台大談愛國的蔡若蓮為教育局副局長,不是一個純粹政治決定,目的是將政治灌輸任務納入正規教育課程,重點推動。在政治效果上,如果真的委任蔡若蓮,就是對努力推動政治灌輸人士的獎賞鼓勵,亦是對反政治灌輸、捍衞教育自主的大眾摑一巴掌。

梁恩榮博士 (聯署發起人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副教授)《在傷口灑鹽的任命》
2017年6月26日 蘋果日報

根據《香港教育專業守則》,教育立場是指「當公眾意見分歧時,應教導學生尊重不同的立場和觀點」,以達至「應致力培養學生的自由、和平、平等、理性、民主等意識」的教育目的。為了確保上述的教育立場,《香港教育條例》指出「特首會同行政會有權制訂規例以管制在校內進行有明顯政治偏見的資訊在校內傳播或意見之表達。」這正是現時通識教育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教學原則,從多角度來探討具爭議的議題。既然政府要求學校嚴格從教育的立場,做到持平、從多角度來處理爭議性議題,政府就應該以更嚴格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制訂教育目的、政策、有關官員的任命等方面,都達到上述的教育的原則。否則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以上述教育的原則來衡量,若然蔡女士擔任教育局副局長,是完全違反上述的教育原則!蔡女士曾擔任教聯會副主席,以教聯會的深紅政治背景,在制訂某些極富爭議性的政策,例如國民教育時,如何使港人相信其政策能保持持平?

孔偉成 (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校長 曾高調支持教育局舉行 BCA)
「撐 BCA 校長反蔡若蓮任副局長 孔偉成:礙推動教育 違社會『吹暖風』 」
《明報》2017年6月22日

孔偉成表示,不支持同屬校長的蔡若蓮出任副局長,「個人認為其背景有礙推動教育政策」。孔校長認為,如果蔡若蓮任問責官員,「這會令人聯想到是政治因素大於教育因素」,指這可能會令人產生不必要的聯想,容易令人以為政策並非由學生的好處及需要出發,這樣會對推動施政不利。孔校長又說,如果有一個形象中立的官員去推動國民教育,效果會更佳。蔡若蓮有機會出任副局長一事惹起熱論,孔校長慨嘆,如林鄭月娥作這任命,是與社會「吹暖風」氣氛相違。

陳惜姿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講師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成員)
《教聯會染指教育局》
蘋果日報 2017年6月25日

當人人以為,找任何一個人類當上教育局長,都會比現任好。當我們要放炮仗送瘟神般送走吳局長,天命難測,近日竟傳出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出任教育局副局長,若真有其事,其殺傷力比庸碌無能、尸位素餐的吳某人當局長大以許多倍。林鄭說新班子沒驚喜也沒驚嚇,實情是好戲在後頭。

教聯會是什麼組織?五年前政府提出國民教育獨立成科,教聯會轄下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製作《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手冊》,歌頌中國執政黨為「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美國則是「政黨惡鬥,人民當災」,由此引發沸沸揚揚的反國民教育科運動。

當年林鄭剛出任政務司司長,國民教育引來幾大的反對聲音,她不可能忘記。如今她說國民教育由幼兒開始,我理解是幼兒院教孩子我是中國人、端午中秋的緣起等等。但若委任爭議性甚大的蔡校長做副局,則顯然是「加大力度」,令人不安。

其他人士

關焯照(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鄭不要犯小學雞錯誤》
蘋果日報 2017年6月23日

教聯副主席蔡若蓮被傳有機會出任教育局副局長,這消息已引起教育界的反彈,當年梁振英上場後強推國教,最終引致軒然大波。如果林鄭一意孤行,堅持委任政治色彩濃厚的蔡若蓮,這如同搵石頭揼自己隻腳,肯定會引發教育界和市民的反抗。筆者希望以林鄭的智慧,不會犯上這種小學雞的錯誤。

劉細良(時事評論員)傳蔡若蓮任教局副局長 劉細良:一粒老鼠屎搞禍一鍋粥 張國鈞:最重要用人唯才
立場報道 2017年6月25日

中央政策組前顧問劉細良認為,若屬實則林鄭月娥希望建立共識改善教育施政的願望,將灰飛煙滅,「一粒老鼠屎搞禍一鍋粥」。候任行政會議成員張國鈞強調,最重要是用人唯才,否則好弊,「教聯唔得,是否教協又唔得?」

劉細良表示,林鄭月娥介紹新班子時,以「無驚嚇」作為賣點,仿如茶餐廳以「唔難食」作為賣點,恐怕不易打出施政新風格。

盛傳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將獲委教育局副局長,劉細良認為,若委任這樣有明顯政治傾向的人出任該職,則林鄭希望建立共識改善教育施政的願望,將灰飛煙滅。

左丁山(專欄作家)《五年後懷念吳克儉》
蘋果日報 2017年6月30日

原來假如吳克儉留任,楊潤雄繼續做副局長嘅話,教育界唔會受到大衝擊,但吳去楊上,引入新副局長蔡若蓮則茲事體大,呢位校友教師話:「蔡校長根正苗紅,在香港教育界冇乜聲望,但在愛國學校、教聯會(傾左建制派)就係一位好有學歷嘅人物,所以西環睇起佢,捧佢同葉建源競選做教育功能組別立法會議員,大比數失敗後,可能心有不甘,於是西環係要擺隻棋落教育局。我地從相熟教育局官員聽到消息,楊潤雄根本同蔡若蓮唔熟,蔡若蓮做副局長,楊潤雄只能苦笑,根本無say,最恐怖嘅就係蔡若蓮做副局長只係熱身,五年後隨時係楊潤雄起身讓位,由紅色娘子蔡若蓮坐正做教育局局長呀,到時我地會好懷念吳克儉嘅嘞!」嘩,講到似層層,唔怪得未成事,未宣佈,已有幾千人網上聯署反對!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40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