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六四事件」二十八週年,為了追求公義而堅持二十八年,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環顧全世界,相信只有香港這片彈丸之地仍然在二十八年後的今天,為「六四」舉辦大型紀念活動,我們理應承擔這使命,讓悼念六四之火得以薪火相傳。
1989年,筆者只是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當然對於中國大陸複雜的政治環境並不理解,更不完全明白「六四」的來龍去脈。透過新聞報道的電視畫面,我只看見天安門有很多人絕食抗議,到後來更有很多軍人和坦克車進駐。反而在六四屠城後那個上課天,才令我對「六四」了解更多。我還記得當天每一課堂的老師均沒有心情上課,每一堂都變成「國情教育」,老師們都盡力地把「六四」的複雜背景簡化,務求令這班小學三年級學生了解更多。有些老師分享九七回歸的問題,有些分享他們曾經對國家改革開放滿懷希望,有些更聲淚俱下的分享他們因「六四」而生的憤慨和失望。這些情景都令我印象深刻,記憶至今。
同工們現正面對著一班「90後」甚至「00後」的學生,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六四」,難免令他們對「六四」感到疏離。為了讓六四之火相傳下去,我們必須從教育入手。我們不一定要很憤慨激昂地向學生分享,只要向學生分享我們對六四事件的第一身經歷和感受,相信也能提起學生興趣,讓他們去了解「六四」的由來,從而使六四之火得以薪火相傳。
出版部副主任 何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