鑪峰新語 ■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高級項目主任 劉天佑
人們會在一個城市誕生和離開、遷出遷入,但在該地方曾發生或出現過的事物卻不能刪改,只有被選擇遺忘。為保留前人留給我們的智慧、經驗和生活實踐,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3年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鼓勵各國保護、傳承、振興自己擁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並非等同一成不變,非遺要配合當時環境適當地再創造。但當非遺與現代價值觀有矛盾時,若未能適當地轉變,則有機會被選擇退出一個地區的歷史舞台。
法國於2015年把南部有過百年歷史的鬥牛活動從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移除,主因是當地為保護動物權益立下新法例,法例通過後由於保護動物組織要求取締鬥牛活動,法國政府選擇把該非遺項目從清單中移除,但並沒有禁止鬥牛活動繼續進行,「剔出非遺」成為了一種政治妥協。
而在鬥牛活動歷史悠久、更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於2010年以活動血腥為由下達禁令阻止鬥牛活動,但西班牙憲法法院去年以該禁令涉及國家文化遺產由宣告禁令違憲。先不論這兩項法律行動是否為該自治區獨立運動的新戰場,從這項禁令可見非遺會受到現今的道德標準影響而被消失。
非遺本身用以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保護動物權益是大勢所趨,亦是人類該做的事。當鬥牛活動本質上違反了現今價值觀對動物的尊重,而把文化再創造亦無法去除其虐待動物的本質,若轉變成「與牛共舞」又與其活動原意大相逕庭,便可能是非遺項目退出歷史舞台之時。
話題轉回香港,政府於去年公布計劃於今年內立法禁止所有象牙的進口和出口(現時法律容許買賣及進出口於1990年前已持有的象牙),並於5年後嚴禁任何商業形式擁有象牙。
為何政府甚至全球近年加強取締商業象牙貿易?固然在非洲的非法捕殺大象血腥非常,非法象牙不止佈滿大象鮮血,更沾有保護大象的軍人鮮血:現時每年約有二萬隻大象被獵殺,而過去十年非洲已有一千人因保護大象而被盜獵者所殺。
政府的立法計劃引來象牙業界抗議,表示禁令只會鼓勵象牙買賣轉到黑市。此外,牙雕技藝亦於2014年被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香港現有的十多位象牙雕刻師傅擔心禁止買賣及擁有象牙後手藝將無用武之地。近年已有國際組織提倡銷毀所有象牙製品,以阻止更多的殺戮發生。當象牙不再存在,象牙雕刻技藝亦失去傳承的文化載體。
1990年當政府禁止未登記的象牙進出口時,亦提供了課程讓象牙雕刻師傅轉為雕刻牛骨和塑膠,可視為讓牙雕技藝再創造的一個嘗試,但由於牛骨和塑膠價值並不能與象牙相比,部分師傅在經濟壓力下選擇放下雕刻刀轉行當其他工作。從這次經驗得知,若要在捍衛動物權益同時,再創造出一個傳承及振興牙雕技藝的文化空間,還需要大家動動腦筋,發揮更多人類創造力。